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书剑悠悠屡变迁,老谙多故始知天。


汗青每愧抛长日,发白无由逐少年。


暮雨暗消江岸柳,晓霜初透野池莲。

宝剑金符笑此身,灞陵今是旧将军。


榻前未上征辽疏,囊底空留谕蜀文。


七十亲闱双鬓雪,八千客路一鞭云。

海客乘槎上紫氛,清明时节雨纷纷。


虎牙铜柱皆倾侧,水尽天南不见云。

一百五日寒食雨,风光别我苦吟身。


尚书气与秋天杳,同是天涯沦落人。

寒食家家出古城,满川风雨看潮生。


八千里外飘零客,起向朱樱树下行。

昔藉梨花作寒食,孟光举案与眉齐。


越裳翡翠无消息,夜合花开日又西。

慈母年高鹤发垂,乡书无雁到家迟。


初过寒食一百六,一日思亲十二时。

台州地阔海冥冥,人踏金鳌背上行。


独在异乡为异客,无花无酒过清明。

残花怅望近人开,不尽长江滚滚来。


寒食清明都过了,鹧鸪飞上越王台。

关山迢递古交州,物换星移几度秋。


微雨微风寒食节,夷歌铜鼓不胜愁。

拜扫归来走钿车,二年寒食住京华。


自怜惯识金莲烛,奉使虚随八月槎。

少年偶此请长缨,命落南州一羽轻。


万里上林无雁到,三更函谷有鸡鸣。


金戈影里丹心苦,铜鼓声中白发生。

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


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

东南草奏急飞翰,圣主忧时不暂宽。


斧钺尚留秦士卒,市朝难辨汉衣冠。


当年玉食空谈国,昨日坭封且拜官。

中丞本意宁于越,手捧天书拥玉骢。


巴蜀西来惊不定,咸阳东望烧成空。


因悲百室平遭戮,坐使三军转奏功。

屋背空青,墙腰断绿,沙头晚叠春船。
一笛东风,斜阳淡压荒烟。
尚书老去苍凉甚,草堂西、南渡明年。

何事沉吟。
小窗斜日,立遍春阴。
翠袖天寒,青衫人老,一样伤心。

青山缺处平芜远,不见江南芳草岸。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


愁情久似春云乱,谁信言愁情已倦。

西园雨过风犹劲,细算无多春色剩。
花心睡蝶漫魂酣,叶背流莺休舌佞。


双情缱绻凭谁证,锦段貂褕珍重赠。

银屏一曲天涯似,谁遣青鸾通锦字。
零红断粉总愁根,忍作东风行乐地。


十年冉冉无穷事,似影如尘浑不记。

瑶台昨夜传银电,芳事依稀知近远。
擘开紫菂苦深含,抽尽红蕉心未展。


嬉春绣毂轻雷转,尽载笙歌归别院。

踏碓村舂急,缫车并舍忙。


雀桃红缀吻,莺粟碧成囊。

一官职檄冷秋冰,尽日量书接夜灯。


老去髭须无可染,秋来面目自生憎。


湖通堰尾听泉激,日出山尖见雪层。

桃李洲中别一春,雪山肯为障红尘。


鬼神半夜应怜我,魑魅今朝不喜人。


烟雨晦明窗外眼,风霜来去树边身。

圣主忧勤百职修,忠臣那复作身谋。


遐方民力资周度,晚岁人情乐小休。


郭震能僵乌质胫,陈汤解斩郅支头。

治体清明已久成,世途攲侧未全平。


憸人仗势千钧重,直士无媒一缕轻。


忍视凿墉高外观,更嗟画饼窃虚名。

投身螭魅域,宁免众鬼欺。


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


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

西山一丸药,终当持遗亲。


奈何嗜利者,藉口托爱君。


太真绝袖去,中兴为名臣。

建大将旗鼓,遴选兹维艰。


除授得其人,国势维泰山。


满朝绶若若,熟谋须万全。

建国维艺祖,受命同有虞。


除苛五闰后,返朴邃古初。


满盈持以道,德泽久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