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犹有元龙湖海气,竹城城畔忽班荆。
相期大雅扶轮手,晓日金鳌背上行。
双玉亭亭出粉墙,便添风月入吟觞。
会看直上三千尺,截简先书异姓王。
池上栽成竹一区,凉云不断荫相俱。
人逢子敬停花屐,客胜公荣弄酒壶。
自喜平生嘉迹似,共夸终日鄙言无。
根本坚深岂费培,龙蛇蜕尽见天材。
斜穿似爱幽人到,疏列还容小径开。
凉月骤添新影密,清风不减旧枝来。
高人例爱竹,居必置左右。
此君有雅操,凛凛岁寒后。
黑水埋荒烟,川阔多胤胄。
百尺高抽出画墙。
娟娟含粉秀冰霜。
静临深院日初长。
子猷雅爱此君深,清白传家直至今。
有似致身怜劲节,更应待物并虚心。
闲来点笔书新粉,醉后移床傍细阴。
平生好看竹,每见觉相与。
小大或疏密,一一皆媚妩。
恨无地可种,所至造竹所。
晕消旧习风前箨,怒长新功雨后竿。
头角崭然真小友,雪霜岁晚更相观。
袅袅春风动,娟娟粉露香。
相逢似相识,曾忆过潇湘。
露稍寒翠羽,月影舞苍龙。
欲看亭亭节,风霜岁晚中。
石犀多美竹,分种欲成阴。
才见碧云影,如闻苍玉音。
开窗宜静坐,凭几或长吟。
千竿倏忽散层云,疑有风雷为骏奔。
峻擢已应烦地媪,巧裁仍复借天孙。
已惊虎豹留皮处,更看龙蛇起陆痕。
三千迸箨拂朝云,想见坤祇夜骏奔。
嶰谷抡材闻古帝,桃溪呈瑞属神孙。
如犀亟应丝纶命,带粉初萦雨露痕。
逗土细行鞭,苔茵暖透穿。
生生无限意,都属蓟丘仙。
箨粉飘零干拂檐,午阴比似旧时添。
栖留薄雾生秋意,勾引清风涤夏炎。
弱质自同诗骨瘦,新竿也学舞腰纤。
江云帖帖南浦飞,江城清夏昼掩扉。
鄙人生无肉食相,冷嚼冰雪骨不肥。
尚余一点俗缘在,妙药欲仗空王医。
绿树浓阴匝地稠,高情偏为此君留。
小园一夜添新雨,满眼琳琅竞出头。
愧未交游四海宽,奇才瀛岛似君难。
借筹他日隆前席,定有新猷策治安。
斫开俗境栽新竹,满地冰圆映玉肤。
高梢争出翠凤尾,孤根对植苍龙须。
雨声曾洗越溪石,风影写成湘水图。
山中有古树,矫矫蟠深根。
磅礴数十围,秀色何氤氲。
铁干霜雪老,苍皮苔藓痕。
移灯半醉看琅玕,梦里潇湘月影寒。
记得题诗伤缥节,鹧鸪啼断粉痕干。
绿竹猗猗手自栽,频行不禁数徘徊。
殷勤惟向此君祝,留待儿孙日后来。
不字香闺廿六年,皎然贞孝达于天。
慈航有路同成佛,素璧无瑕合证禅。
桑梓只应传故迹,蓼莪未忍读终篇。
去年两造郑公庐,为续前游一驻车。
自笑形骸无检束,狂奴故态未曾除。
老至方知应世难,毁誉任意太无端。
少年日作江南游,大竹小竹青满眼。
菅茅土苴不足惜,樵父编篱渔作断。
蓟丘在昔植汶篁,不信于今此物罕。
名园依水多修竹,琤琤响戛琅玕玉。
此君一日不可无,令人相对捐尘俗。
犹忆春初过学圃,参差竞长纤如琢。
片羽秋云感世轻,跫音喜得问鸥盟。
板桥画意承先绪,驴背诗怀仰逸情。
银甲偶搊秦女曲,金樽喜按杜家兵。
仿佛龙冈土一邱,卧龙不起已千秋。
湖滨旷野开生面,青染孤峰像佛头。
柳陌游丝曾系马,桐阶落叶乱鸣鸠。
离离弄影暑将收,玉版参禅进一筹。
历节当途初见重,虚心入世乍怀柔。
才教有伴维风气,肯信无君脱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