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黄花佳节愁中过,青琐华筵胜处开。


秋色平临天外树,山光半落槛前杯。


郑庄置驿推贤久,疏傅挥金爱客来。

九日高台坠露清,千年残观紫烟平。


铁桥不见仙人过,玉舄空留海客名。


鹄岭晓看阊阖色,鸾霄秋送佩环声。

频来京洛会,词客满西亭。


急拍摇花篽,飞鞍续酒瓶。


世容方朔避,狂似次公醒。

谁如怀县宰,隆暑正邀宾。


竹下披襟日,尊前颂酒人。


带花移小石,贯柳出鲜鳞。

秋催词客赋,晚醉酒人傍。


纨扇西风早,絺衣白露凉。


落梅惊玉笛,坠叶响银床。

岁献云含白,春回树失青。


鸾骖停玉笥,鹤氅肃金庭。


梅萼丛丛湿,松枝片片零。

逢君校雠暇,同向寺中来。


丹鹫何年至,青莲此地开。


经声闻竹屿,棋局净池台。

近臣方赐沐,暇日爱攀登。


共向前朝寺,因寻长梵僧。


一庵唯挂钵,何处独支藤。

尔辈俱词客,伊予本钓徒。


相将河朔饮,不问步兵厨。


宦岂黄金拙,歌应白雪孤。

鸣珂寻郑谷,十里到池亭。


鱼鸟惊长啸,乾坤厌独醒。


烟消雍畤碧,云傍泰坛青。

并马南溪路,何如杜曲边。


园因看竹入,裳每采荷搴。


池鹭频窥酒,潭鱼不避船。

偶忆许玄度,一寻都讲坛。


疏钟出兰若,片雪到旃檀。


定后鸟初下,诵馀灯未残。

把菊复载酒,登台酬赏心。


荒榛满天地,片雨暗山林。


代迥华风变,云愁霸气沉。

冥蒙朝霭散,晴色满燕关。


策杖城南寺,看松雨后山。


蝉声流水外,人语白云间。

秋兴闲偏逸,家山且杖藜。


竹洲浮屿外,莲社入林西。


恩隔萸囊赐,欢先菊酒携。

清秋风日宜别离,石弯双折垂杨枝。


醉把金鞭入红树,坐看孤棹出青溪。


溪回路转秋烟烧,咫尺千重隔芳峤。

携得金台酒。
出城来、西山招我,鹭鸥之友。
鸥外荷花三十顷,倒映凤城垂柳。

本欲登高避市尘,不知山上有行人。


千峰落木天为远,万物逢秋气尽辛。


篱菊未开今日雨,霜林争似晚来春。

水上风多,坐江艇、衫罗轻卸。
斜旸里、听歌劝酒,满前王谢。
四面楼阴兰桨鹢,十眉帘底冰绡麝。

邑城东南百馀里,穿尽荒山渡重水。


林倾路转大壑开,峭壁崔嵬半空倚。


上无勾连下无根,镌镵难成画难比。

丽日香风恣远游,试观谁乐更谁忧。


晴翻宿麦有驯雉,春透荒郊无喘牛。


问俗偏于悬磬室,忘形真似泛渔舟。

沿溪红紫乱开花,春色撩人逸兴赊。


公借游观分雨露,民依稼穑作生涯。


苍江东岸层层起,绿树连村处处佳。

阳和脉脉动寒源,主人邀客开层轩。


已教云物遥相待,却与春风齐到门。


是时寒林净如拭,梅花亚檐光可即。

儿童且莫卖呆痴,我爱呆痴汝不知。


但愿明朝新胜旧,休论昨日是耶非。

风尘谁掩竹参差,褦襶红尘客到迟。


杖底看云吟过日,溪头伴鹤去经时。


辰参已放留檀篆,午食空甘荐野葵。

共寻双树叩三乘,竹院空留塔影层。


结厦亦飞云外锡,登山时度水边藤。


应疑朱户非蓬户,始信诗僧即圣僧。

忆别岁已隔,重来秋正新。


相期须十日,不速有三人。


客自题门少,君何却扫频。

冰儿错比是红儿,妒柳嗔花老转痴。


自笑白头拈彩笔,为它人作促妆诗。

天留霁色傍江开,画舸轻桡叠鼓催。


渔父不知吟泽恨,楼船堪并济汾来。


风含兰气宜新浴,霞带蒲香入旧醅。

三年海上笑栖迟,又到壶觞五月时。


竞渡闾阎还楚俗,并游儒雅总吾师。


光添舞袖辟兵彩,红映酡颜续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