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万里寄书将出峡,却凭巫峡寄江州。


伤心最是江头月,莫把书将上庾楼。

罗山进士著戎衣,泪落神州事已非。


百二山河惊易改,三千君子誓同归。


天戈已付唐裴度,客匕那知蜀费祎。

清献堂堂四百春,梦中眉宇识天人。


报君西蜀清油幕,老我东篱白葛巾。


万里归心长短赋,九天辞表十三陈。

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文皇中兴初,吉士谁第一。
侃侃忠文公,抱此金玉质。
官衔应列宿,讲读近清跸。
宋家遗直庙临沧,异代人来奠桂浆。
杖履旧随江祖石,几筵犹在郑公乡。
琐窗岛雾沾书带,画阁汀云护笏囊。
钟祥曾道应星光,岭海仍流异代芳。
忠赤有心悬疏草,勋猷何意在旗常。
提戈自障鲸波险,请剑宁辞鸟道长。
孽氛未尽夷氛来,翠华西幸重城开。
人言日远长安近,黑风吹倒黄金台。
孽夷两窜金台下,城狐凭城社鼠社。
忠言直节动华夷,肯为投闲更息机。
南国忽闻梁木折,中原犹望衮衣归。
平生学术唯心得,晚节功名与愿违。
五十三家祸未消,何人海外得逍遥。
皇天后土犹堪倚,明月清风不费邀。
但看琼岛一身在,莫怨图书万卷烧。
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
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党贺登瀛。
共知甘饮三吴水,谁念幽栖五国城。
身骑箕尾作山河,气壮中原胜概多。
立赞建康开左纛,坐挥羯虏倒前戈。
孤忠唯有皇天在,万口其如国是何。
公来方始是朝廷,争奈吴儿苦讳兵。
当扆戴天宁国是,杜邮兴念岂人情。
忍教丞相过南海,更有何人说北征。
伟哉太白孙,英英越中士。
来作湘江游,光风晔兰芷。
抱琴为予弹,清音惊俗耳。
一身去住系苍生,南北同心仰大名。
宗、岳有谋偏不用,汪、黄和议究无成。
空闻播越思航海,不见艰虞忆汴京。
十年提举洞霄宫,帝座虽遥梦寐通。
去国惟闻争许翰,当时原不识陈东。
两河形势烽烟外,万里江山指掌中。
放逐单州又万州,三山垂老竟勾留。
万言不用书犹上,一赦难邀国可忧。
北使闻名还起敬,南朝搆陷反成仇。
曾从青史仰经纶,才识忠贞两绝伦。
十事果能回主眷,两宫何至陷胡尘。
金鱼玉带承先帝,神臂长弓走敌人。
江上孤城尽力支,忽惊风急仆旌旗。
已无天诉吾穷矣,空有人书某死之。
不负大魁真此地,终为厉鬼是何时。
宋道日南行,番禺分纬象。
腾达菊坡门,风徽宏器奖。
既植外除声,亦触金华赏。
宋朝名硕彦,卜筑绀园幽。
涛洒琴书润,珠擎栋宇浮。
下帷修素业,通籍赞皇猷。
留滞嗟为客,而今始据鞍。
梅花春信早,星斗夜堂寒。
此别十分饮,何时一笑欢。
传胪早已擅英声,疏草忠勋答圣明。
解组独悬归梓里,下帷曾忆驻蓬瀛。
云霞一片祠宫色,伏腊千年俎豆情。
文溪祠下水如天,四面波光照几筵。
屹立中流成砥柱,遗风千载肃官联。
萍蘩不尽英贤泪,献纳犹存琬琰编。
亭榭钩连枕曲隈,卅年芜没十三梅。
畚锸空思踵桂斋,李祠手葺足伤怀。
谢屐苔痕未十春,诗龛不见但蓬榛。
向阳堂上俨光仪,多感龙头缔会奇。
道派至清清献授,心源虚白白沙知。
缒城伟绩千年重,食邑殊恩异代思。
人物文溪奕世雄,读书台倚大江中。
名祠佛宇空尘迹,古往今来类转蓬。
送别冠裳成胜会,济川舟楫沂遥空。
前哲高风播海浔,祠堂瞻拜惬遐心。
东南秀气干星象,文武才名振古今。
万顷春潮回砥柱,九重时祀到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