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每忆边庭实,才清官更闲。


斋心禋祀里,覃思艺林间。


名致诸公早,诗卑大历还。

熊子今何在,秋应奉使还。


威侵蕃部落,旌绕汉关山。


沛泽从天降,三军动地欢。

借问关中友,新诗近转多。


风烟兴难尽,摇落意如何。


熊子元相得,边丞定数过。

秋兴因高赋,雄才忆省郎。


山川思不极,云树莽葱苍。


对酒知时变,看花恨别长。

相见无期得寄声,更怜诗语独丁宁。


驱之老马尚知道,行矣泥龟甘不灵。


半百光阴头总白,二三朋旧眼偏青。

龙门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久待尊罍临铁瓮,又从幢节镇金陵。


精神一只秋空鹤,骚雅千寻夏井冰。

一自新河别,经今已十年。


为寻江表传,重会岭南天。


鸿鹄乘风健,骅骝得路先。

三槐堂下清阴满,太华峰头绿叶圆。


天上正开炎帝历,人间初识岁星年。


名郎早合归华省,藏室行当缀列仙。

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


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


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

河洛辍微响,朱张传古心。


世随人影落,君向路头寻。


蔓草侵山径,柔荑死树林。

少日声名伟,中年学问腴。


气缘经事老,形为爱民癯。


吭引朝阳凤,魂惊古冢狐。

门墙日以峻,德望闇然彰。


弟草西垣诏,身为南省郎。


埙篪欢并奏,龙虎俨成行。

丹凤城南祖席开,使君行色晓星催。


蓟门旌旆乘空下,海岱风云入郡来。


退食还披龚遂传,振衣应上鲁连台。

朝草天子奏,夜语思忧琴。


因声含香气,其韵流水音。


仙乐朱凤意,灵芝紫鸾心。

南安郡里寄书来,又复榴花五度开。


陶令解官空白发,山翁当道正青才。


绛纱弟子传三礼,粉署宾寮共一杯。

文章星斗气如春,元是乌衣巷里人。


避世身从床后匿,忧时书向榻前陈。


十年郎署冯唐老,千古孔门原宪贫。

解道公行止,江东老父兄。


群州垂瘵死,肤使为更生。


民裕身逾瘠,时危命亦轻。

太息金泉守,西归空好音。


孳孳求友意,恳恳爱君心。


谋道身多阨,忧时力不任。

桐川出幽谷,等彼江汉深。


修然一派横,清澈寒士心。


有时对日光,圭棱灿星金。

莽莽出北门,迢迢伍牙山。


伍牙何崔嵬,群岑间孤峦。


望之蔚然秀,岂无草与菅。

南阳有佳士,年富才华充。
壁水暂游憩,天曹遽登庸。
试事建宁幕,颐情武夷峰。
朝家三尺法,海舶一帆风。
物到琛声上,人行浪屋中。
货因拚命得,廉故秉心公。
邺中七雄迹既扫,谢楼梦断池塘草。
仙李诗人麻竹多,佳句唯传杜陵老。
省郎句法专后来,压尽今世诗流才。
独冷官曹有底忙,经旬不得造门墙。
雨添垂柳丝丝碧,风搅飞花片片香。
顾我摧颓如病颡,羡公腾踏胜飞黄。
顷岁题名曲江院,及肩曾许亚宫墙。
胸中阔贮云梦泽,笔下浓薰班马香。
省直旧沾衾半白,除书行见纸新黄。
新定溪山国,病怀忻所依。
桐君谈药妙,严濑得鱼肥。
吏退钞书谱,朋来典道衣。
雨后惊涛激箭催,为君停棹把离杯。
宦游向老令人笑,别恨伤春触处来。
故国未归江令宅,全家且上子陵台。
本梡稀难识,沙门种则生。
叶殊经写字,子为佛称名。
滤水浇新长,燃灯暖更荣。
仙郎早朝退,直省卧南轩。
院竹自成赏,阶庭寂不喧。
焚香开后阁,起草闭前门。
仙方何处遇,持赠古人情。
呼童采槐花,落英满空庭。
盛以白玉碗,沃我汉金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