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长安桃李花,下有万人行。


人人各有役,一人牵一情。


孜孜彼因利,汲汲此为名。

乍雨乍晴三月节,半开半合百花枝。


伤心春望不堪远,感事泪痕长欲垂。


塞北但知随水草,江南何事插旌麾。

春光不为干戈薄,花县纵观桃李开。


可惜繁华劳剪刻,莫教风雨便残摧。


溪山有意相辉映,蜂蝶多情自往来。

忆与卢仝共看来,花光月色两徘徊。


江村远处长相识,风雨寒时已早开。


霁雪玲珑愁易湿,春冰轻薄笑难裁。

深深翠竹映婵娟,湘女梳妆立晓烟。


流水落花成怅望,舞裙歌袖是因缘。


也无人折休相妒,才有莺啼更可怜。

当时庭馆醉春风,客里相逢意转浓。


只恐胭脂吹渐白,最怜春水照能红。


一枝争买珠帘外,千树遥看小店中。

落莫香魂绕旧宫,讵知色相本来空。


笛声黄鹤高楼上,诗句孤山小店中。


晓树烟霜千万点,晚篱松竹两三丛。

各自媚春光,轻红映浅妆。


日融花气暖,忘却是谁香。

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无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春入千林烟雨中,桃花李花能白红。


一时草木披锦绣,十里吹香坠晚风。

城里池台俗俭穷,却来城外探东风。


曲栏幽槛趣不远,春在郊原浩荡中。

朝骑一马暮还归,尽日花间觅句迟。


黄四娘家谁敢道,古来惟有少陵诗。

路转烟村万木春,村深疑有避秦人。


山农出谷惊相问,不信边头有战尘。

花如桃李人如玉,终日看花看不足。


万年枝上啭春风,七丝弦上调新曲。


宝马嘶风车击毂,东市斗鸡西市鞠。

红白桃李花,馨香满芳草。


开时人少年,落处人已老。


风雨半夜来,飘扬满官道。

群季追欢兴不孤,芳园娇鸟唤提壶。


名花自种还同赏,家酝新篘不待沽。


素魄影边添蜡烛,绿茵深处布氍毹。

园林烟景快相亲,兄弟招欢自主宾。


银烛金樽长夜饮,夭桃秾李一家春。


盛年共惜同为客,明月从来不待人。

天涯春色倍潇森,李白桃红共一阴。


每从飞花春不禁,东风作意过园林。


晓来光艳半沉沉,萦沙惹草日相侵。

九仞终亏一篑功,想知衔愤泣幽宫。


死生怒臂屈伸顷,得失奕棋翻覆中。


只有松杉全晚节,不随桃李嫁春风。

闻说磻溪桃李多,清阴朱实满林阿。


移根不与新栽得,奈此江南春雨何。

南阳多桃李,寂寞自成蹊。


白雪千林阔,红云一片低。


人非刘氏子,路近武陵溪。

素质吐孤芳,柔条敷瘦绿。


谁将刻楮手,作此数蕤玉。


园林烟雨多,百卉飞蔌蔌。

冬令常温客不愁,日来还用理衣裘。


浪开易落惊花雨,过暖成寒似麦秋。


木叶摇风摧宿鸟,江烟带暝起沙鸥。

朱楼直瞰清池湾,池上彩翠多奇山。


春光烂漫桃李发,倒影照映澄波间。


远看已好重攀折,堆积金盘霞间雪。

春色满中原,东风忽吹至。
繄彼桃李花,笑知酒阑意。
古人秉烛游,吾今独何志。
粲烂九张机,交加五杂组。
蜂蝶胜于人,东来又西去。
顽仙住世本痴凯,宿业迷深宿命乖。
入林自喜狎麋鹿,当道于今绝虎豺。
依刘一日足千秋,欲向琴堂乞一筹。
非是澹台下山径,年来已逐赤松游。
巡行阡陌寻荒墅,为问桑麻时软语。
呴雉皆随竹下车,燃犀共照林边渚。
残山剩水白云居,敢谓曾焚学士鱼。
探奇忽驻彝门驾,问字同翻宝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