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
三人情好元不疏,只是相逢逢不得。


渠有贞观碑,侬有永和词。

三韩玉叶展明蠲,诸老银钩卷碧鲜。


幸自不逢文与可,一竿秋竹扫风烟。

我来吊古傍隋宫。
板渚雨蒙蒙。
依旧平山堂外,淡烟疏柳长空。

人生休羡后凋叶,满蚀虫痕战冰雪。


悲凉一往谁与论,相逼四山径路绝。


早空诸缘逢善识,微言太息心为折。

爬沙凿石苦搜求,可奈相如嗜远游。


何处湖山添酒兴,坐看汤鼎动乡愁。


文章定卜都亭梦,磊落谁疗壮士忧。

相逢一笑君胡胄,天与棱棱骨像凶。


雅善屈伸真似蠖,盛夸头角俨如龙。


此腰纵未因人折,吾腹谁言不汝容。

明公真爱鹤,相鹤选仙骨。
遂令千金姿,为君轩墀物。


啄腥岂复辞鸡群,铩翼欲比凫鹥驯。

曾于庆朔亲祠范,又向夷陵敬拜欧。


昔日四贤今见两,慨然遐想旧风流。

池馆幽深带薜萝。
跳珠鸣玉晚凉多。
湿来莺背一痕梭。

休歌倦舞飘镫去。
惜取无边花雨。
屐齿自寻宫路。

当年虚靖已凌空。
胜迹古亭中。
萝洞昼栖云雾,石坛时响松风。
三月十三寒食日,天是看花天。
暖风叶叶衫罗软,被游丝、引到花边。
晴绿皆香,落红如雨,迷住春船。
龙门不见鬓垂丝,莫唱平山杨柳辞。
纵使前声君忍听,后声恼杀木肠儿。
诗似梅翁不易当,公今后出更专场。
自来不数王杨辈,平处犹参沈鲍行。
梅柳作新还此际,江山增重信吾乡。
将军新主第,拥褐聚星时。
铁笛风前弄,梅花雪下吹。
野夫惟嗜酒,才子辄谈诗。
滇池西望祖乔迁,庾岭东来辍讲筵。
才合济川终远到,地因分陕暂于宣。
台端学苑推杨子,海上禅谈眇大颠。
尝闻作者善评议,咏雪言白匪精思。
及窥古人今人诗,未能一一去其类。
不将柳絮比轻扬,即把梅花作形似。
日长官事少,食饱俸钱优。
宴坐香凝篆,欲眠书枕头。
莫知斯我贵,此外更何求。
窗前老树渐舒萼,旭日淡淡风来薄。
铜钲已随鲁阳返,斛珠静待鲛人作。
平野漫漫极炫晃,长天迥迥迷寥廓。
维昔旧游,十有八春。
中间往来,合散风尘。
词翰在壁,瞻之愈新。
两峰水落石粼粼,路转峰回客到频。
日照林霏禽鸟乐,云归野榻簌殽陈。
溪山尔作环滁长,伛偻余惭太守宾。
山连霄汉草连空,楼阁碧虚中。
第五泉边试酌,飒然两腋生风。
千秋胜概,残阳绿树,暮霭疏钟。
忆昨送君时,风光正春日。
别离那可论,此心良忽忽。
虽有千万言,心悲不能出。
维舟下牢关,散策上西岭。
天风吹我裳,恍惚非人境。
丹崖翠壁明空山,呀然洞府葱茏间。
永日离忧千万绪。
雪舟远泛清漳浦。
珍重故人寒夜语。
春风虽高却不寒,扶杖起散腰脚顽。
昨朝阴晦忽开霁,造物变化胡可原。
休嫌出游日色薄,大胜坐听檐声潺。
柴桑归去几经年,此日重逢思惘然。
馀韵尚存今宓子,升堂犹自老彭宣。
千钟竹叶諠长夜,百里桃花媚远天。
一代文章见国工,清词高调几人同。
不因下榻逢徐稚,谁识通家是孔融。
令尹关前占紫气,大夫台上赋雄风。
六一先生人中龙,四十作记称醉翁。
生日喜与荷花近,曲翻《金缕》杯碧筒。
荷风送香气疏放,离宫小憩幽襟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