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客邸长安水竹居,能堪八座拥朝裾。


幔亭正启神仙宴,花径初停长者车。


幽洞驻云迷紫翠,碧池消雪漾清虚。

人日邀宾共草堂,壑云岩石动辉光。


因攀梅蕊生诗兴,更藉椒花献寿觞。


天近凤池通雨露,气催莺谷转春阳。

揽春群玉写芳怀,次第安排到药苔。


但得斯文留脉在,须教我辈放眉开。


疏风细雨桃花过,竹屋柴门燕子来。

东来一舸横天上,御风而行无点浪。


有人野服帽高檐,宛如赤壁图中样。


举手疾声呼先生,为我心孔开聪明。

新将给事换前衔,班被真除法从搀。


道是紧头人不信,回看压得两绯衫。

黄伞中间一点红,绣云卤簿海棠风。


钧容声出云霄外,马上谁怜有老聋。

探得行春第一筹,南梢花事半将休。


断云不碍远山碧,新月自随江水流。


金谷主人真已矣,玉堂老子尚来不。

梅花草屋边,好景得天然。


梦境闲为上,归途倦莫前。


无情推醉石,有分是流年。

晴光欲雪做新元,访旧西来第一番。


十五里行千曲路,两三处见数家村。


山培浮土为田肉,涧束湍流有石痕。

晴行半日到张车,石路崎岖趁水斜。


一窟山中成草市,数株松下见梅花。


居民尽老他无事,就土为生自有涯。

溪自是溪山自山,溪山不与我人闲。


古往今来只如此,看尽人闲忙与闲。

丹霞前,慈云顶,两壁相看苍铁冷。


春风秋月一逢迎,菜碗茶瓯拍香鼎。


有时话到有处无,有时瞑到入禅定。

人生此会能几回,坐上有客皆怀开。


更听阳关三叠曲,何日复遇此翁来。

数曲清溪山抱回,青山高处醉筵开。


忽然鼓笛太平调,便是洞庭闻乐来。

两家昆季贺正来,投辖留连肯放回。


恰第四朝春正好,合三百岁老相陪。


有光西洛菜羹社,同醉东坡蕉叶杯。

聚散等风沙,相知要当家。


弟兄窗下酒,世俗眼前花。


隐去方为福,贫驱未有涯。

困来禁不住,一动亦悠然。


家事青山外,春心白发前。


逢人相问岁,为客又开年。

蛾眉螓首。
舞雪娇回开冻候。
尽道今年。

年来六十增三岁。
却忆去年趋盛会。
风流人物胜斜川,灼灼有同前日事。

超旷欣便静,纷哗厌处浓。


客亲非外约,地胜适新逢。


诗兴骖黄鹤,仙情寄赤松。

未春天气已佳晴,病起光风满意明。


竹色舞帘金翠活,鸟声穿户角宫成。


黄麻天上登周召,浊酒林间慕绮荣。

离肠九曲河中水。
一宵流过银川尾。
水北是丹州。

平林雪霁烟光湿。
夕阳浮动金明驿。
西望是榆关。

江南故事,杏子花时春雨。
怎绿萼犹开,点点沁至融酥。
细拨垆灰,嫩寒消得何郎赋。

腰鼓轰雷,看软舞柘枝,紧吹桐角。
紫薇厅里,艳发红莲千萼。
选三五、玉貌童男,试山香帽样,彩缕金错。

灯珠转。
又宝月、冷浸深深院。
莲催玉漏三终,蟾啮金扉双扇。

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
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

雪消楼瓦鸳鸯暖,太液池香翠波满。


春愁如织莺未知,新染鹅黄柳丝短。


美人纤手画双蛾,绣帘卷得春风多。

淑景因阴苦未韶,峭寒于老不相饶。


窃香风韵归梅萼,刻楮工夫到柳条。


万瓦雪消疑夜雨,一溪波涨误春潮。

大明御宇临万方,顾惭内政翊陶唐。


鸾鸣凤舞向平阳,秦楼鲁馆沐恩光。


无心为子辄求郎,雄才七步谢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