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尝闻清水岩,空洞极明好。


虎狼迁部曲,钟鼓天击考。


云生卧龙石,水入炼丹灶。

西安封域中,清水岩泉好。


金堂茂芝术,仙吏书勋考。


桃源人已往,千古遗井灶。

瀑水泻灵窦,铿锵韶濩音。


树深猿啸月,山迥鸟归林。


一曲广陵散,再歌梁甫吟。

郁盘苍翠有千株,绝顶肩舆兴自扶。


天辟陡崖如拥剑,风回飞瀑尽含珠。


山僧偈向巢间发,湖妓妆从镜里铺。

厉屐凭车思转豪,侧身吟望鬓重搔。


风岩昼激诸天雨,阴壑寒生万树涛。


行逐渔樵驯野计,卧看江海入秋毫。

虞山近乡国,今隔二千里。
我攀元气蹑恍忽,一夜飞度大江水。


大江云渺弥,为我送置虞山侧。

一滴一露珠,病渴犹恨少。


倘借行雨翁,前村成浩淼。

一片九渊质,摩娑真气蒸。


端方山岳立,温润水云凝。


洗涤防儿女,提携得友朋。

峡口水岩开,中含紫玉胎。


青花思一割,白叶得双裁。


泉涌因人气,霞蒸似尔才。

辛苦羚羊峡,东西割紫云。


青花因水见,白叶与天分。


沐浴乘佳日,精华得大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


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


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

珠玑颗颗出层坳。
和烟和雾消。
散花仙壁插云高。

世间诡异那可诘,地中火出连冈脉。


只知骊山天子浴,未信穷海汤泉出。


方池不须绿石甃,小沸自与澄沙白。

古洞盘旋紫翠间,洞门常借白云关。


虚瓢挂树老僧隐,昏磬出林飞鸟还。

何年此卓锡,钟磬度昏朝。
瀑水引归钵,茅庵结似瓢。
蹑云双草屩,坐月一团焦。
昔闻鼓山名,未到鼓山寺。
胜游不易得,一失恐难值。
今朝忽勇猛,便作入山计。
泰山有积霤,坤媪乃善藏。
何时发灵秘,一脉流膏滂。
至仁及物意,后世疑滥觞。
文字因缘未脱离,参禅欲转宝峰机。
虽然不解东坡带,也为山门赠研归。
窈窕仙山壑,泠风驭再过。
此来新眺改,翻使昔情多。
岁月宜琴驻,烟云任酒酡。
水碧回空沸,泉香出壑微。
云中含作雨,日里映成珠。
远润龙芝草,轻沾杜若衣。
解官已作吴中隐,携客同登湖上台。
峭壁日穿云窦破,飞泉风拂雨珠来。
山光绕户开图画,湖景浮空落酒杯。
肩舆侵晓发,一径入中天。
花落莺声外,人行鸟道边。
云深低护石,风送乱飞泉。
天半飞涛六月寒,苍崖壁立互回环。
从今好事能题品,列作南中第一山。
与可人游五四并,快风吹面洗炎蒸。
鹿巡夹道千章木,猿挂垂崖百尺藤。
石室横琴清振玉,壶瓢酌水冷调冰。
云湿常凝草,苔深故没桥。
玉龙晴不去,珠箔冻初摇。
拂石流逾险,淩风势转骄。
宝刹白云峰,名泉汇九龙。
经行数丛竹,飞泻出深松。
气肃三秋雨,声含众壑钟。
青山随地托幽缘,况有登山具且便。
台石雪乾梅送腊,剑门烟暖草迎年。
钟声见日凭观海,玉屑凌风动拂泉。
空岩秋气爽,日夕倍生凉。
石峭山弥险,霜高叶已黄。
涧寒泉激响,林密月沉光。
幽区秋色晚,日夕倍生凉。
地险山多石,林疏叶落霜。
寒泉分细濑,明月碎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