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城上春山并骑来,曲池芳草好停杯。


鸬鹚水净窥人立,燕雀风高逐岸回。


客计独留玄草在,帝京三见紫薇开。

柳阴亭馆。
影落池塘浅。
清昼永,琴书懒。

凭虚结草亭,占得古来清。


睡债茶驱遣,诗情酒发明。


梅撑拳石瘦,芦障一阑平。

桃源何处所,此地即仙家。


林密藏春霭,楼虚纳晚霞。


轻风三径竹,微月一庭花。

名园依北郭,避俗此盘桓。


鹤迹留苔径,莺声满药栏。


池添春雨涨,楼对暮山寒。

白苎风生暑未收,夕阳容我复迟留。


危亭翠匝诸峰晚,小洞阴涵六月秋。


醉里尚能窥画品,兴来何必置诗邮。

谢氏西池客,斯游遂至今。


沧江星欲散,金马陆曾沉。


去住牵裾泪,风尘说剑心。

并马今朝路,西行访石经。


山泉浮钵绿,湖草映袍青。


积玉迷春涧,飞花入暮亭。

新学歌喉试舞衣,馀音袅袅画梁飞。


池边好待陈王赋,且莫淩波洛水归。

三月清歌醉不还,使君犹自爱红颜。


风流颇似张公子,画得蛾眉似远山。

秋色如花掌上看,歌传秦□□□□。


曲终只恐还飞去,更筑高台驻紫鸾。

浊醪犹有鹔鹴裘,下马张镫且暂留。


客路风尘双短鬓,宦情天地一孤舟。


袂分此夜清溪月,书寄何时白雁秋。

凭栏尽日看山色,攲枕连宵听水声。


一点红尘无入处,戴家池馆近清明。

悠悠江水绿于苔,杨柳迎风眼半开。


行客不如沙上雁,每逢春暖即知回。

别业借恩光,台池草木香。


玳梁栖燕子,锦石戏鸳鸯。


荷密鱼难聚,花繁鸟易藏。

城外东风卷落花,更临春水惜年华。


单车刺史无铙吹,叫杀荒池两部蛙。

宝刹开初地,沧浪绕故城。


芰莲俱野色,凫鸨各秋声。


岸阔烟无著,窗虚日易明。

虚亭结构美,驿路带垣斜。


山芗含晚翠,池响集春蛙。


官荷已偃盖,僧蔬欲架花。

何事秦人怜楚节,家家蒲酒相怡悦。


苫居嗟我久忘情,停诵蓼莪罢朝谒。


肩舆暂出坐池亭,悠然喜见南山青。

路入名园景最幽,小亭如画枕寒流。


风生朱箔花香细,日转雕栏树影浮。


篆袅香烟霏宝鼎,酒倾玄露泻金瓯。

池亭闲坐久,烦郁顿消除。


水气侵衣薄,山光入座虚。


浅沙眠白鹭,细藻跃金鱼。

新碧鳞鳞涨沙渚,一点红尘飞不起。


好山四面画屏开,百斛青螺净如洗。


从倚阑干日正长,濯缨何必临沧浪。

年来年去几番新,万事回头扇底尘。


雪里老梅才破玉,雨中芳草又成茵。


满钩帘卷青山晓,半亩塘开绿水春。

案牍无劳日日闲,每

绿荷池上小亭台,红白莲花映日开。


喜共薇垣高士话,况逢冰署可人来。


谩将景物酬诗句,何用笙歌送酒杯。

太守携壶看藕花,倪家池馆似仙家。


佳人行酒杯频覆,童子催诗鼓数挝。


鸟傍竹阴啼侧岛,鱼翻日影近晴沙。

交深交浅情俱好,花落花开宴屡尝。


佳会一时云乍合,虚亭六月水生凉。


琼芝成冻分金碗,莲实泛杯擘翠房。

高轩新搆燕诸公,卷起朱帘罨画中。


八月红莲犹待客,半天青柳自生风。


冰弦促柱催欢伯,玉版题诗睹醉翁。

开径延三益,为轩借数楹。


不辞河朔饮,偏得古人情。


茗色侵兰薄,炉香透竹清。

编园多种竹,十亩素为封。


门对郁江水,檐迎白石峰。


政成时下凤,客到或登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