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轻烟冉冉草侵沙,野水桥边一树花。
忽忆江南思无那,绿阴深处是吾家。
马蹄随意踏晴沙,宝地诸天昼雨花。
试酌灵源已烦疾,不妨深坐梵王家。
未爽金泉酌,还同柱史来。
春陪供怅远,尊傍野亭开。
稚柳摇晴浦,纤鳞戏浅苔。
玉局无尘,又邀宾十洲,分赋甜雪。
吴练天门,曾睹布帆南发。
襆被澄湖上下,信只有、三冬奇绝。
客里多岑寂,寻春兴独赊。
擎来妙喜叶,尽属法王家。
不见青鞋士,来煎黑面茶。
病马系乔木,携筇到上方。
江花迷枉渚,野竹乱鸣榔。
石灶怀桑苎,洼尊忆漫郎。
甘香曾饮谷帘前,携茗仍来试煮泉。
更觉清风生两腋,始知鸿渐是茶仙。
联舆缓步踏葱苍,十里荷香杂稻香。
庚暑此时无一点,秋风明月洒长廊。
林间岩洞侵衣润,水际亭台彻骨凉。
冷泉浅浊使人愁,开板黄波去不休。
岸侧细泉穿乱石,始知别是一清流。
绝顶郁其前,寒崖喷玉泉。
亭成山补阙,境胜我搀先。
树杪江天接,榕根石磴悬。
俯石瞰寒东,饮之不盈升。
照影忽自笑,相看面如冰。
摇摇松树枝,山猿呼欲应。
山下流泉自古清,百年华构几经营。
时人谩把廉名道,此水由来不为名。
坐深秋日澹娱人,始信西神本有神。
诗迈寻常知子久,酒开涓滴写吾真。
雷声渐鼓千峰雨,苗色将回七月春。
仲春风日尚微寒,两月多愁懒戴冠。
雨后花催连夜赏,雪中山忆隔年看。
云开平野还盘谷,石转清流更激湍。
落叶声到耳,流泉歌吹馀。
日斜群客醉,山静一堂虚。
能听今逢子,无言夙起予。
此泉天下胜,公乃爱泉人。
吾道今犹古,空亭秋复春。
眼明曾作鉴,心渴几生尘。
城南多好山,旗岭素云美。
时平乐游衍,亭子翼然起。
白石拥云根,寒泉发山址。
漪澜堂上坐,襟抱一时开。
云自山腰起,泉从石罅来。
金莲何代种,翠竹近年栽。
一酌野泉香,翛然俗虑忘。
静听山鸟语,如笑世人忙。
近水苔常湿,无风树亦凉。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天竺雨花飞宝台,北山门对冷泉开。
石擎老树无人识,时有黄猿抱子来。
汉庭经术复谁同,乘暇登临气自雄。
亭敞波光灵隐现,碑创藻思峡流通。
手开苍莽蓬为岛,石砥芳洲柱是铜。
清诗直比谢元晖,写向丹青自入微。
林影了如依石瘦,泉光浑欲抱亭飞。
山中故事今谁续,画里高流得见稀。
白猿弄清泚,秋入山骨冷。
老僧怯凭栏,忽失袈裟影。
欲访飞来景,湖头赁小船。
白云侵岭下,翠树傍泉边。
入寺人须到,深林影自圆。
步入侵云岭,亭高路恰平。
池边幽树占,水底细沙明。
无友诗难咏,逢僧话转清。
水石一栏杆,僧归四山静。
携琴谱涧泉,月浸夜深冷。
山远源深绝市声,许由因此隐方成。
一生独喜枕流好,万事何如酌水清。
野衲洗心滋味淡,骚人照影利名轻。
泉名从古冠齐丘,独占溪心涌不休。
深似蜀都分海眼,势如吴分起潮头。
连宵鼓浪摇明月,当暑迎风作素秋。
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涧通池绕郡厅。
乱石长松山十里,讨源须上玉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