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婚嫁何须毕,羡君方妙年。


春风吹四牡,华岳到金天。


分陕凭栏尽,明星指掌悬。

松径晓停骖,朋游只两三。


鸟啼烟作障,僧坐石为龛。


访古人何在,探幽我尚堪。

已将芳号许罗浮,胜概先缘一并收。


上界占星开紫府,人间清誉重丹丘。


五湖归梦添吟兴,三径为园识此秋。

仙飙吹面碧潭凉,鹤破溪云见下方。


鸟踏花枝迎客落,麝眠山径袭人香。


杯浮嫩茗波无影,石裂新岩蜜有浆。

自笑颓龄六十三,揽衣登眺力犹堪。


旁穿石磴迂还利,高引藤萝步且谈。


千仞鸟飞横碧落,九霄人语隔尘凡。

游遍天涯见此山,天然奇绝翠微间。


嵁崖高下开重榻,形胜东南控百蛮。


仙境人寰迥然别,海光山色静相关。

潼关西去路,杖笠太华门。


云度仙人掌,星窥玉女盆。


茅龙飞八极,笙鹤望中原。

相逢彭蠡月,相失蒋陵钟。


自别东林社,君言西蹑廱。


金天开太华,玉井见芙蓉。

此洞昔无闻,人迹固稀到。


一昨紫微游,刻石记所好。


遂令天下知,游者争欲造。

春归白昼永,庭虚民事退。


寻幽何所之,佳宾幸同载。


出门十馀里,仙者馀迹在。

华亭是我曾游处,记忆端然不作疏。


地带三吴犹壮丽,人经二陆自诗书。


轻身羡尔能随鹤,薄味从来不为鱼。

雨后城南路,无泥未有尘。
因观曲江树,更忆杏园春。
草色遥侵水,山光翠逼人。
金节煌煌柅使辀,华清胜绝许陪游。
东来渭水晴光动,西望长安翠霭浮。
休羡青山供秀句,好归黄閤告嘉猷。
望华山,迢迢千仞不可攀。
青莲削玉浮云外,白雪堆盐翠霭间。
翠霭浮云度飞鸟,黄尘青镜春风晓。
我今作邑水云乡,一到犹疑换俗肠。
况在尘区正纷汩,乍来法界得清凉。
松筠锁雾姿逾秀,楼阁摩霄势欲翔。
东浙青山少,西湖白发新。
渐多江海伴,更卜水云邻。
杨柳初笼雨,蒹葭欲剩春。
快雪时晴西日微,阴阴碧殿锁林扉。
山中白云好留客,枝上野梅寒拂衣。
经床无风花自落,琼田如海鹤争飞。
华夏清游剧半年,老怀负却好江天。
秦淮河上、西湖里,不唤笙歌载酒船。
吴、越、燕、齐、楚、豫山,一时看尽好山还。
更从渤海来东海,闽峤千峰四顾间。
剑戟峰攒迥绝尘,扪萝宜谒社中人。
虽无樽酒邀元亮,恰有清谈敌季真。
漱玉泉声清洗耳,霭云香缕静颐神。
同游云外寺,渡水入禅关。
立扫窗前石,坐看池上山。
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藓阶惊坠。
枯桐叶,雕残何与人事。
少微江夜敛寒芒,魂返高阳里。
去城才半驿,深谷自逶迤。
藤络崩崖石,松垂倒地枝。
寒山缩毛发,碧涧照须眉。
吾郡紫玄洞,程生远游遨。
别怀不可写,听我哀弦操。
兹山东南胜,秀色凌空高。
浮山虽与华山邻,不敢同清却占春。
拟傍石莲花畔浴,只疑犹带范阳尘。
生平慕奇性,梦寐太华山。
兹晨偶经过,驻马事跻攀。
一径崎斜入,群峰嵂萃环。
巾舄行歌接梵筵,偶来松下草芊芊。
也知只在秋云里,潭水溪花到处禅。
共探洪崖洞口关,翠岚霭接白云间。
钟传梵语通顽石,字注真衔副小山。
斑驳苔碑馀色古,湛澄乳水印心闲。
出世犹难免,弥伤住世心。
乾坤无地隐,兵火入山深。
一笑忘相约,三生恐莫寻。
华岩四面绝尘因,坐破蒲团一上人。
数亩町畦为事业,几村烟火作芳邻。
盘供藻荇青蔬肃,客对荷裳白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