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植物惟竹尤清刚,高君占断作屋场。


首阳二子艴然怒,柰何千载侵了疆。


七贤六逸接踵起,纷纭聚讼如堵墙。

竹绕屋之外,屋中人定贤。


戛风疑有客,搅雨不妨禅。


勿起青奴想,毋垂玉版涎。

削成千蠹简,此屋是馀材。


长有清风至,浑无俗客来。


猿当吟案立,鹤趁钓船回。

池水倒窥疏影动,任渠羌管吹三弄。


碧波清浅净无痕,老干槎牙坚耐冻。


花放羞同桃李场,香来偏恼诗人梦。

水边篱落忽横枝,不受狂蜂浪蝶知。


万紫千红俱寂寞,三花五蕊自新奇。


风号浪涌连天起,雪作云凝拂地垂。

雪后园林才半树,支筇细认孤山路。


云顽未敛风更严,木冻且僵天欲莫。


冷蕊依稀无处寻,清香仿佛暗中度。

暗香浮动月黄昏,斗转参横月闯门。


香一线通清晓梦,影千枝写悄诗魂。


荒寒老屋疏篱处,寂寞断桥流水村。

疏影横斜水清浅,冰容不比寻常见。


若非采石谪仙魂,定是汨罗骚客面。


鹤膝枝低俯镜奁,鸭头波静澄江练。

遁翁居山厌嚣俗,绕屋丛栽万竿竹。
藤床木几足清赏,诗书为粱竹为肉。


竹成不作鶠鹜栖,凤生已即鸣阳枝。

万斛清风扫市喧,忽惊西郭有淇园。


碧云冉冉摇香细,苍雪纷纷落影繁。


沙径逶迤通活水,石台虚敞对幽轩。

看竹何时径出城,溪西亭上濯尘缨。


青山入座真成画,白鸟迎人似结盟。


风外懒便纱帽侧,雨前凉爱葛衣轻。

束装已戒道,看竹来城隅。


野性自成癖,路人从笑迂。


力登山上亭,缓策沿晴湖。

茅屋山头布谷鸣,老人忙起课农耕。


不知门外春多少,稻颖青青一望平。

双桨悠悠出岸沙,钓鱼人住水西涯。


隔溪残雪春犹浅,时见寒梅一树花。

草玄何处结檐楹,一坞深深竹数茎。


子夜天风来谷口,吾伊声杂翠鸾声。

久约溪西看竹来,雨中骑马到池台。


鸥边水濯尘光去,鸟外天随眼界回。


逃暑静便沙岸柳,借眠慵扫石林苔。

溪上林亭待客游,茶瓜今日定淹留。


马惊小雨还成霁,蝉咽薰风已报秋。


沙路散行迷远近,水禽贪浴自沉浮。

红叶纷纷蔽草莱,不辞提斧斫苍苔。


断厓斜日无人到,时听樵歌出涧来。

禅天绿梦围僧住,中边更无人我。
凤尾捎云,龙吟蜕月,深闭重帘清课。
牵萝计左。
栋梁无一木,眼底尽龙孙。
千亩清阴合,出门人灌园。
主人真不俗,当户小筵开。
樽满斟新酿,阶平扫旧苔。
诗僧留古塔,循吏望高台。
道人不见写秋荷,剩有溪流环素波。
三到禅关容醉客,一番清梦笑春婆。
桃栽小榭红妆瘦,竹压平檐绿荫多。
钟报城西寺,时来一叩门。
竹疏云压屋,花少菜锄园。
饶有林泉趣,仍无车马喧。
偶忆送春游,计月才届三。
今朝重携手,河梁朔风严。
岁月倏忽易,流水听瀸瀸。
坐看夕阳红,没入层波去。
江上行舟不肯停,无计留人住。
底事问春程,又听清明雨。
碧碗分浆,雕盘荐饼,江梅初过寒雨。
酒花香泛新情,烧痕远连故土。
皇都绝胜,怎约束、东风情绪。
棠鄂阴连老屋邻,酒垆荒径不成春。
盘陀佚句同收拾,忍溯贞元话劫尘。
任陆孙洪皆著籍,青云后进盛跻攀。
寂寥画苑稽名氏,也附风流籍湜传。
暮年闽海再持衡,汲黯淮阳视此行。
图画安排人境外,先生早已厌承明。
椒花吟舫集簪裾,方与诸儒论石渠。
更向空山结遐想,欲栽万竹护深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