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邓琬,字元琬,豫章南昌人也。
高祖混,曾祖玄,并为晋尚书吏部郎。
祖潜之,镇南长史。

宗越,南阳叶人也。
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又土断属叶。
本为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觊之点越为役门。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城人也。
祖文,黄门侍郎。
父淳,宋初贵达,官至侍中,太常。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
祖爽,尚书都官郎,山阴令。
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

孝武帝二十八男:文穆皇后生废帝子业、豫章王子尚,陈淑媛生晋安王子勋。
阮容华生安陆王子绥。
徐昭容生皇子子深。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
祖朗,东阳太守。
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

夫有国有家者,礼仪之用尚矣。
然而历代损益,每有不同,非务相改,随时之宜故也。
汉文以人情季薄,国丧革三年之纪。

少帝讳义符,小字车兵,武帝长子也,母曰张夫人。
晋义熙二年,生于京口。
武帝晚无男,及帝生,甚悦。

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
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筋簳精坚胡马骄,猛蛟突兽纷腾逃。
春寒野阴风景暮,尘埃不见咸阳桥。


中原格斗且未归,陇山萧瑟秋云高。

松江第四桥,风雨不可过。


下有百尺蛟,蜿蜒枕桥卧。


窟宅据要津,口腹长饥饿。

孩笑娱尊母,含饴弄未闲。


八旬无白发,九十尚红颜。


尺寸龙孙嫩,参差雉子斑。

君池不独美芙荷,十二茨菰一乳多。


鰋鲤吹花争日暖,鸳鸯喋藻乐春和。


将予黄口持香饵,逐尔红妆向影娥。

病涉冬春已半年,弥留不死任皇天。


已教隐几同枯木,便合遗衣化乱烟。


松势每忧巢欲覆,鹤声安望子能传。

渊明旷达但长吟,有子贤愚不系心。


婚嫁难完须大耋,妻孥若弃即长林。


黄头幼稚君能托,绿髓仙真我欲寻。

今岁尸鸠应七子,昔年老蚌每双珠。


如君艳艳多三妇,不日啾啾即九雏。


萝附乔松丝宛转,萍依青水叶纷敷。

吾儿招弟已双珍,上有三兄玉树亲。


得托君侯成父子,即令昆友尽天人。


桐花香好栖么凤,荷叶高宜覆绿蘋。

三春问病少交亲,君是新人即故人。


一日相知成肺腑,两家敦好胜婚姻。


心伤舐犊犁牛老,肯代将雏凤鸟仁。

家贫无食母,自养益劬劳。


剪发初成角,胜冠待拂髦。


饮愁双乳少,啼爱数声高。

银作麒麟小,胸前挂莫多。


契名从大士,求福向须陀。


饭杂香蕉喂,衣兼绣褓拖。

花褓人争送,欢生满月时。


月娥金粟种,天帝玉兰枝。


上有三兄小,中多一母私。

行年过始杖,亦已作耆英。


犬子生偏晚,鹓雏养渐成。


阿婆欢欲抱,而父咳初名。

尚欠商瞿一,明年五子齐。


只愁无纸笔,不恨少楂梨。


井臼梁家妇,耕桑翟氏妻。

千古一灵根,本妙元明静。
道个如如已是差,莫认风番影。


枯木夜堂深,默坐时观省。

曙月当窗满,征人出塞遥。


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

塞北江南共一家,何须泪落怨黄沙。


春酒半酣千日醉,庭前还有落梅花。

日晚笳声咽戍楼,陇云漫漫水东流。


行人万里向西去,满目关山空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