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今日西京掾,多除内省郎。


通家惟沈氏,谒帝似冯唐。


诗律群公问,儒门旧史长。

太华高标峻,青阳淑气盘。


属辞倾渤澥,称价掩琅玕。


杨叶频推中,芸香早拜官。

年深情易盈,春阑气方燠。


斋房常自清,登临每伤独。


同人风义生,命我春酒熟。

九江为郡鬓成霜,淮海相逢共黯伤。


放逐翰林同李白,蹉跎郎署是冯唐。


才名各负诗千首,离别无辞酒一觞。

驻马扶游兴,招提背郭开。


只堪吾暂憩,不谓尔能来。


香饭青蔯供,轻衫白氎裁。

我闻贵竹罗施异西极,两山夹陂深莫测。
神物蜿蜒走其上,顷刻下降房星赤。


蜀王内厩五千匹,云锦丛中逞颜色。

高城积雪禁烟重,驻马劳君设夜供。


江左文章争唾玉,座中谈笑尽雕龙。


同心竞结逢时带,如意长骄醉后锋。

东林地僻无人到,九日天清有伴寻。


在野兴深增感慨,望乡心远慰登临。


丛篁雨飒春墙碧,老桧霜留古殿阴。

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


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


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

春流弥弥碧波深,送远其如南浦心。


魏阙几年叨结绶,江皋千里惜分襟。


君游白下贪云卧,予滞金门笑陆沉。

当樽月欲满,良夜故同游。


宫阙散清雾,星河悬素秋。


病多还授简,客久数登楼。

陌上鸣珂散紫宸,相逢意气转相亲。
清尊细菊堪销夜,走马传书易隔旬。
九月衣裳同在客,千江烽燧远愁人。
名家擢甲擅文章,三载留都尚作郎。
起草曾闻趋建礼,含香今待入明光。
苍龙阙下云霄近,白鹭洲前烟水长。
寒城出祖大江涛,曾是从君水部曹。
稍转云司劳削牍,更移兰省借挥毫。
星前入奏燕山近,雪后趋朝汉殿高。
夷犹望京邑,江月听秋潮。
谁念扁舟客,新林向版桥。
霜天下马一尊残,把菊深秋兴倍欢。
摇落未应同泽畔,风流今尚在江干。
乌衣旧宅通花市,锦石高斋傍蕊栏。
三辅东西几驿程,太行山翠扑飞旌。
洒途雨为诸郎送,入部星占二使行。
鹊下桥堪通汉渚,凤鸣台自傍秦京。
茅斋竟日少淹留,好事偏能载酒游。
杞梓荆南逢此客,琳琅湘北似清秋。
谈深云起三千牍,歌后凉生十二楼。
虎林词客宿称豪,下马何人问浊醪。
醉里山连秦苑树,赋成风起曲江涛。
雨深绿草胡尘断,云散金茎汉阙高。
使者秋相问,北来飞骑书。
天长淮树小,江冷蓟鸿疏。
白发愁难遣,黄花饱有馀。
典礼趋东省,亲逢主好文。
注书推郭象,识字过杨云。
旧苑长杨赋,中原细柳军。
露漏沈沈,洞房灯悄,鹊翻庭树。
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
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
我初从仕来京国,泉翁六旬头尚黑。
明年翁寿八十五,闻道康强只如昔。
蓬瀛严邃璧水清,玉衡金钥重两京。
南浦经年澹绿波,美人东路思如何。
滕王阁上风流远,陆贾城边荆棘多。
桂水月寒淹击楫,兰台春暗失鸣珂。
先朝传献颂,今日喜闻诗。
陶谢无兼体,邹枚又一时。
园添新雪色,人有暮云思。
混迹风流地,清心政事堂。
仙才多薄宦,家学自名郎。
副墨邀浮峤,张琴答桂阳。
碧山溪径静,见月自徘徊。
洞里寒梅落,楼头短笛催。
红尘江北去,孤雁幕南来。
淡日天初曙,晴烟逐马来。
鸟啼山谷应,云去洞门开。
谈笑收金甲,烟霞入酒杯。
紫鸾衔诏出长杨,驿路秋光映曙霜。
三楚风烟摇使节,五云宫阙恋虞裳。
逢时共羡青春茂,爱日还欢白发长。
皇矣我后土,至哉物资生。
仪阳惟静德,配健协时行。
赤道轮初返,金辉魄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