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远谪南闽食荔枝,始知图记不予欺。


欲将千颗封题去,无那三朝色味移。


蜜渍仅能存典则,日乾愈更失珍奇。

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年光景促。
昭阳殿里第一人,十幅红绡围夜玉。


梦中同蹑凤凰翎,归作霓裳羽衣曲。

荔子丹兮满翠岚,能将法味发芳甘。


舌根幸有圆通在,何惜南来与遍参。

南海何年贡荔枝,知音千古有杨妃。


华清赐浴娇无力,一骑红尘初到时。

堆盘盛喜珠玑满,绕齿乍惊冰雪香。


病酒相如正消渴,不妨时擘绛紬囊。

平昔传闻十八娘,丰肌秀骨有馀香。


今朝亲到芳丛下,应许幽人餍饫尝。

买地城南种荔枝,每留核付守园儿。


但祈四海兵戈息,会见开花著子时。

海山荔子冠炎荒,颇恨遄归不得尝。


犹喜容南三月里,轻红初擘一枝香。

百马崩腾耆旧悲,只今戈戟暗江湄。


自知疏拙蒙恩重,犹得南来食荔枝。

荔子蛮方也自丹,不如闽岭为微酸。


玉盘磊珂三千颗,犹忆甘芳绕齿寒。

绛纱囊里水晶丸,偏得杨妃带笑看。


休道马嵬当日事,只今何处是长安。

海山仙子绛罗襦,雾縠中单白玉肤。


知我远来相劳苦,故驰先使迓中途。

炎月南闽丹荔子,绛绡微皱裹明珠。


金盘数颗已堪赏,何况莆阳十万株。

南闽荔枝名四方,非因谪官那得尝。


丁香为核玉为叶,绛绡为壳冰为瓤。


烱如明珠出老蚌,灿如艳女披红裳。

荔枝花烂因多雨,今岁荒园结实稀。


喜得丁香千颗熟,惭分红翠一朝肥。


甜心岂有琼浆似,入掌方知火齐飞。

夏至先红惟黑叶,连朝颇恨玉盘空。


因君饱食思甘蜜,珠玉为心报不穷。

闻君荔子满棠溪,五月胭脂裹玉齐。


欲向佳人分万颗,香随翠笼过桥西。

蝉声催尽熟,黑叶影离离。


买恨穿钱少,餐嫌辟谷迟。


美先留小核,寒更浴香肌。

鹊向离枝喜,纷纷子熟时。


衔愁双玉重,啄恐一珠迟。


蝙蝠香先得,鸳鸯影不离。

释名


离枝、丹荔。


气味


实:甘、平、无毒。


核:甘、温、涩、无毒。

天生尤物本消魂,更取增城挂绿论。


一种天然好风格,西施初出苎萝村。

新词唱彻荔枝香,夜半鱼眠玉气凉。


一骑红尘宫梦觉,隔帘传赐雪衣娘。

紫琼肤孕碧瑶浆,色味双佳更带香。


若援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

每将佳果比佳人,自笑多生与种因。


粤艳闽香消受遍,不曾嚼蜡视横陈。

海上仙襦解绛罗,名园取次遍蒐罗。


满前姬侍皆佳丽,持较文山艳福多。

到处园林叫画眉,连村黑叶正垂垂。


江山尽入龙眠画,风雨兼惊太白词。


桂味近闻千树熟,箬篷前约一舟迟。

手自封题寄故人,聊将风味赴诗唇。


千年尚忆唐羌疏,不污华清驿骑尘。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开奁未暇论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


细擘轻红倾瑞露,周南端复且淹留。

照水依山只自奇,晞风沐雨借光辉。


冰肌不受红尘涴,赪颊从教酒晕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