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香台百尺拥雕棂,一朵青莲出紫庭。


龙辇先登开善塔,鸾旗犹驻翠微亭。

内官飞骑入松林,寺里华钟吼法音。


五百高僧齐上殿,红袈裟里间泥金。

闲来倚棹吕蒙城,几度从君听鹤鸣。


岁俭自饶千树橘,气豪宁食五侯羹。


酒人直许中贤圣,农话惟应较雨晴。

怪底人幽地亦幽,桃花源里蓼花洲。


烟岚屈曲深开径,云水苍茫不系舟。


野史故应成马走,新交未觉胜羊求。

青林郁蒙茸,长松度林表。


所以蒋生径,无竹亦自好。

时维正月初五日,人在钟山第一峰。


石磴轻风随马去,宝珠佳气结飞龙。


四方文物成嘉会,六代京都览旧踪。

寒山寺里立斜晖,只有垂杨自在垂。
不待新亭成洒涕,向来已识宁馨儿。
系马松门竟日留,一灯深殿炯清幽。
杖头犹识齐梁谶,屐齿曾经王谢游。
瑟瑟新毛吃老树,娟娟眯目破红榴。
江南春晚见芳菲,雪白梨花照客衣。
步步来求诸佛记,尘尘全现祖师机。
不禁战伐山河老,犹说经纶俎豆非。
山如屏障阜如钟,中有巍巍古梵宫。
六代兴王俱扫迹,一僧遗塔尚摩空。
万松雪类长波挂,八水源从异域通。
尽室斋心谒梵宫,愿求一语卜穷通。
老夫只欲归田去,懒把前程问志公。
作镇皇州势独雄,英英紫气散晴峰。
龙蟠实为金陵重,鹤怨曾因蕙帐空。
云拥禅关新建塔,花明潜邸旧行宫。
欲知计寺金谷吏,便是钟山粥饭头。
尔欲朝朝动鱼鼓,我期日日饱貔貅。
几为晓灶炊烟喜,又作秋田渴雨忧。
钱塘山色饱相从,复此登临景物同。
旧国池台馀草碧,夕阳楼阁半山红。
当时言笑如朝梦,今日心颜尽老翁。
十年游宦阻朋从,尊酒俄欣二友同。
单父能名推子贱,襄阳高节爱庞公。
六朝山色空陈迹,十里松声正晚风。
高人元是爱山林,倦翼犹思息树阴。
况是先贤遗旧迹,未妨吾党得幽寻。
熙丰法在言何害,莘渭人非恨已深。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下界千门见,前朝万事非。
宝地奉金仙,璇宫启梵筵。
真僧腾异域,开士唱三缘。
说法云成盖,谈经花雨天。
钟山月晓树苍苍,凤辇乘春到上方。
驯鸟不随天仗散,昙花故落御衣香。
珠林霁雪明山殿,玉涧飞泉近苑墙。
龙盘往昔名钟山,云起从龙意自闲。
肤寸须臾成戴帽,坐看膏雨满人间。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祇园寺里长连榻,衲被蒙头坐五年。
忽忆山中有尊宿,欲来言下觅真诠。
萧萧野店云生钵,渺渺江津月入船。
绝顶出华构,有时来一登。
曾将六朝事,闲问百年僧。
綀布作方袍,因闲偶出遨。
秋风城郭净,寒色树林高。
鹿守禅关老,僧修佛殿劳。
不及林间红鹤群,飞泉却得夜深闻。
风帆又绝秦淮去,回望北山空白云。
宝公塔下登高阁,目尽东南半壁天。
江接秦淮围故国,地连吴楚渺平川。
猿惊鹤怨移文在,虎踞龙蟠王气偏。
弭棹丹阳郭,鸣鞭白下山。
晴原烟翳翳,幽树鸟关关。
石液玻瓈碧,云根玛瑙殷。
千章夏木宜倾盖,一脉寒泉可弃瓢。
眼底尘缘犹未断,仙凡咫尺路迢遥。
亭亭孤塔耸青霄,常与云林伴阒寥。
欲谢微官居胜境,恐因凉德负清朝。
古人追乐事,日费百千回。
发兴排诗律,消愁仗酒杯。
何时能仿此,吾道付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