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曙色喧阗满市楼,穿云十里度林丘。


汉家事业三分国,禹贡山川九等州。


村落人烟风不散,园田生计岁应收。

驾言将西征,呼仆问行李。


吾行无所苟,虽远亲则喜。


痴儿不知事,饮血泪如水。

几番风雨西城陌。
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底事胜赏匆匆,政自天付酒肠窄。

壶觞已在重阳后,楼阁偏宜胜事传。


远水微明摇落日,孤城惨澹横秋烟。


风高木叶斜斜下,树动江船宛宛连。

为君作意到西乡,肯学山阴雪夜航。


马上得逢燕九节,不妨随步踏春阳。

鞍马劳劳半日程,访君西出又空行。


居人半杂卢沟语,仿佛君犹未到京。

仿佛君犹未到京,我家投刺见君名。


相期自有神交在,不比秋鸿社燕情。

不妨随步踏春阳,可笑人闲我独忙。


屈指旧游三十载,一官赢得鬓丝长。

半溪移棹动天云,望里楼台已断魂。
当日临流腾战马,至今谁为□□□。
故园寥乱后,回首一心惊。
归鸟恋残塔,颓云上废城。
江山仍旧国,禾黍变神京。
西城路,半是平田半坟墓。
平田渐少坟渐多,酸风苦雨泣铜驼。
百岁光阴驹过隙,营营终日将如何。
销金匀粉弄妍柔,佳色为谁留?天涯一篱清露,犹带晋风流。
歌啸地,已荒丘,重回头。
卷帘人瘦,泛蕊杯空,懒赋新愁。
寥天鸿断水痕收,霜气淡林邱。
重云未成晴意,翻作可怜秋。
闷怀抱,散无由,且嬉游。
沧浪之水舞雩风,四海何人识此翁。
坚坐久拚抛世事,暂来浑欲挽诗穷。
青山与我真知己,白发临流少化工。
杖藜徐步小溪傍,属玉双飞水满塘。
乔木苍烟馀故国,败荷衰柳更残阳。
惜无浊酒供秋兴,谁借扁舟趁晚凉。
薄暮登城暑气微,风含睥睨欲沾衣。
青山满目惭高隐,白发盈头爱落晖。
水带平芜双鸟下,云连远寺一僧归。
三月西城风日好,短筇随意踏晴沙。
王孙不识蘼芜草,童子来寻枸杞芽。
白发有人中卯酒,清泉无火煮春茶。
齐川秋捷迅燕山,青妙功名慰鬓斑。
何益父书标锦夺,早绳祖武桂香攀。
五云喜溢蓬瀛外,一日光生海岱间。
竹城西北地势平,田园参错续海坪。
凉秋九月风怒吼,黄沙滚滚海雾腾。
朝来气暖纤尘净,睇眄中天极辽夐。
缥缈春波接远天,高楼长眺独萧然。
依依树影留残月,点点村炊上晚烟。
此地维舟廿九载,当时垂发十三年。
自惭井底蛙,边幅徒自饰。
行遇南山虎,引首叩白额。
前后履尾者,鲜不毙其侧。
谁教蹇步蹑丹梯,曾是先生振所迷。
始喜草庐依郡北,旋聆绛帐出城西。
仪韶久合为虞凤,伏鹄犹劳似鲁鸡。
由来为国必贤才,偃息端能弭祸灾。
千古风流谁嗣者,顾瞻遗庙独徘徊。
大梁从古名都会,宫阙当年亦壮哉。
人事无端几兴废,春风依旧入城来。
暖风和日著人来,细柳高榆抱径回。
我为伤春足悲恨,不禁驱马上愁台。
双花窈窕照春深,尽日凭阑费苦吟。
背面紫云分宝髻,合欢金缕结同心。
歌残溱洧休相赠,瑞出扬州可重寻。
相君今日已登程。
暂车马,驻西城。
尊酒若为情。
柳条当风战犹力,桃李无言混荆棘。
桑干东带断冰流,昨日荒城作寒食。
君不见战士经年挂铁衣,一身重犯数重围。
城鸡才一唱,促驾不言劳。
地转南山近,天回北斗高。
宫槐交大道,御柳夹长壕。
清流一带抱江城,望入西山尽月明。
隐隐人家藏树里,轻轻渔舸傍沙横。
径中不睹陶潜迹,榻下空留孺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