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人闲别自有婵娟,平视谁曾见月圆。


与我共安喧里寂,更无人赏亦翛然。

佳节心随物色摇,出门四望未萧条。


新霜红尽冶城树,商略独游畏路遥。

一饷搅林闻淅沥,几时泄地踏晶寒。


指头尽有千幢现,云里惟将一鉴看。


地旷蛙声来鼓吹,池深蟆影窟盘蟠。

碧幕笼寒霜满院。
正横窗树枒遮断。
菊后觞情。

一片青天月,晖晖五十里。


东出玉山峰,西到鹿溪水。


鹿溪东南楼,乌啼人夜起。

银床梦怯风惊醒。
冰纹簟卷鸳衾冷。
何处唤游仙。

楼台叠翠绕清溪,浅澹云边月一眉。


行到市声相接处,傍桥灯火未多时。

皓月忽从墙角见,好风时送竹声来。


事随日出无时暇,薄暮尘襟始一开。

冷云收尽月当西,过却秋宵已失期。


何事天公太相妒,只教人看不圆时。

小雪初晴卵色天,虚庭摇曳动江烟。


忽闻归雁惊回首,新月梅梢又一年。

拨去尘机得暂闲,秋蟾思比去年看。


谁知黯黯阴云合,故作凄凄夜色寒。


好友不来倾绿蚁,诗人徒想凭阑干。

安得如鹏两翼张,须臾身到广寒旁。


殷勤推荡阴云去,坐见全明照四方。

杖策寻丹壑,郊原正雨馀。


老怀时自适,人事故相须。


见月多佳句,邀凉不下除。

帘雨乍无声。
敛尽残寒始肯晴。
单袷风光年少意,轻盈。
雨过清明已浃旬,溟蒙不似旧时春。
云开忽见当头月,直似他乡遇故人。
乱雨分秋,浓烟护晚,望远极目偏赊。
万顷琉璃,广寒何处,浮云卷尽还遮。
叹杨柳为侬憔悴,蟋蟀为侬凄戚,催寒几阵,西风空庭,湿尽寒沙。
中秋万里月,何处驾冰轮。
底事隔年会,不怜今夕人。
兔疑停杵臼,蟾岂避风尘。
一城歌管中秋乐,薄暮楼台六幕垂。
明月幸无亏损处,浮云应有敛收时。
聊因表海今宵醉,却起钱塘去岁思。
有客冬还吴,孤舟暮停颍。
山收乱云彩,天放新蟾影。
呼童挂帘起,对此清夜景。
舟泊古城下,重云埋桂宫。
旧期今夕负,清赏一年空。
远浦依微笛,阴崖断续虫。
经年等待中秋月,一夕阴云扫不开。
高树时惊疏雨过,空山那复故人来。
梦回谁忆霓裳戏,老去愁闻水调哀。
四年尘沙中,奔走日不给。
空歌下泉诗,颇愧夔子集。
今晨出军府,心与归鸟急。
檐际犹余残溜。
帘外淡云月逗。
风雨漫经旬,依旧姮娥眉皱。
萧飒西风起暮愁,无端阴翳掩晴秋。
何当放出中天月,重照山河十二州。
琅玕暝立小斋前,春老嫦娥此夕圆。
素魄驭风持节舞,苍龙入夜抱珠眠。
妖蟆吐练横林薄,翠袖韬光照几筵。
天柱峰高月华碧,自古人间风雨隔。
飘然欲探蟾窟游,万里阴霾妒良夕。
玄云忽开黄道明,顾兔涵秋抱冰魄。
溪边桑柘映双流,病里萧条赋四愁。
坐雨几宵方见月,别君一日已成秋。
山深倦鹊犹依树,风静飞萤自上楼。
春日花开祖道前,秋风人上潞河船。
红尘易变干时发,新月殊明故国天。
四顾江山犹昔日,一分襟袂即经年。
波流迅若驰,船泊转疑退。
夕阳挂篷角,水光摇橹背。
江面暗潮生,京口群山对。
凉秋夜静天宇高,朝天使者拈吟毫。
吟成对月发遐想,银河耿耿疑飞涛。
我从岭南别天子,七载光阴若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