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大钧播群物,零茂归自然。


默定既有初,不为智力迁。


籞寇导其流,仲任派其源。

或曰:“士之论高,何必以文?”


答曰:夫人有文质乃成。
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

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
杼其义旨,损益其文句,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
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多有;著书表文,论说古今,万不耐一。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

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痈。
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