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生本无心死可知,徐徐掩骨未为迟。


一奴仅可供薪水,那得闲人荷锸随。

志士仁人气薄云,唐家惟有一刘蕡。


看渠放逐蛇龙手,那肯驱蝇与拍蚊。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问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


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

役思曾冲尹,多言阻国亲。


桂枝何所直,陋巷不胜贫。


马病唯汤雪,门荒劣有人。

二公俱作者,其奈亦迂儒。


且有诸峰在,何将一第吁。


句还如菡萏,谁复赠襜褕。

昼观书传夜观星,感愤陈辞出至诚。


梓柱指明王氏切,优柔不断岂能行。

夫子春秋之所记,二百四十有二年。


谨严之法不可犯,欲示万世天子权。


礼乐征伐必上出,诸侯虽大莫得专。

我屋堪全华,君轩半卧云。
酒醒云散后,开卷忽逢君。
千古纷纭,几辈狐裘,几人缊袍。
叹一车两马,栖遑道路,浮家泛宅,震荡波涛。
迁客多忧,劳人易感,不写风韵即赋骚。
一扫权奸九十章,七州不惮历炎荒。
黄粱富贵百年短,青史是非千载长。
丞相虽存心已死,先生既葬骨犹香。
仙桃满观红似霞,横得人人处处夸。
前度刘郎应有问,兔葵燕麦又谁家。
古来万事无真实,赖有区区史笔存。
士雅闻鸡偶同被,至今起舞说刘琨。
死称柳水柳侯庙,老守扬州扬子津。
莫计当时同党籍,一般诗句一般人。
层层楼阁锁娇鬟,要伴朝云出远山。
紫府神仙行世上,深宫妃媵落人间。
满眼烟尘未息戈,御戎无策奈愁何。
一尊浊酒空庭晚,独自歌君壮士歌。
知音止老柳州,如君亦奚斯流。
真复烦管城子,端不数下邳侯。
使长河作酥酪,真赤手揽象犀。
斯文谁解捉搦,此老大能滑稽。
可掬春风煦且清,持衡待士总和平。
吟章藻思齐三凤,学业薪传在一经。
黄绢选词徵妙语,碧纱囊句护佳名。
弦歌此日乍闻韶,家世青田溯匪遥。
梦得诗篇多典丽,道真气宇本高标。
词源倒峡才何大,天马行空势更超。
衮衣华藻刻坚珉,下马来寻剥藓痕。
断画岂如弦可续,阙文犹冀石能言。
鬣村故址今仍在,螭首遗踪碎莫存。
一咏桃花谪九年,何如兵卫日高眠。
苦嫌不得文章力,得力教君更可怜。
汤文不作几经春,叉也贤乎隐泽民。
古剑胸中尽磨淬,宁如觉道乐耕莘。
儒生身上事皆成,身外浮华亦甚轻。
种竹满山门径小,挂冠当路树枝横。
几于颜子三生寿,分得陶潜一字名。
黄阁云深北斗迟,南都一别紫宸知。
召还不比梁王傅,得告真如太子师。
最忆天颜朝退后,犹传日讲梦来时。
昭代词名起石渠,两朝曾此奉銮舆。
经筵旧有河清颂,史馆新传汉纪书。
北伐武成颁上骑,南郊祀罢赐飞鱼。
老去逢春与转加,轩亭喜傍水之涯。
须知小住谁非客,即便同归那是家。
拟上虚舟还载酒,更邀别院看移花。
李唐叶叶富词臣,今日犹传下第文。
留得直言为盛事,千秋原不负参军。
江城几度听鸣笳,极目烟尘日易斜。
巢月有枝凄蜀魄,乘风无计觅仙槎。
一时秋兴谁悲杜,万劫冬青尚作花。
思如涌泉出,句似琢冰清。
刻烛翻千偈,撞钟助一鸣。
磨天无刃迹,掷地有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