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


暮宿淮南村,已度千山赤。


麇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

鸿沟只道万夫雄,云梦何销武士功。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


古来犬毙愁无盖,此后禽空悔作弓。

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


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


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

索寞淮阴县,人家草草中。


荻篱纬春胜,茅屋学船篷。


今日非昨日,南风转北风。

北征垂半年,依依只南土。


今晨渡淮河,始觉非故宇。


江乡已无家,三年一羁旅。

侍亲数数来浮汴,护榇迢迢复渡淮。


旨蓄曾无御寒具,细君唯有隐居钗。


月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铁砚毛锥未策功,又携琴剑过临邛。


荆山有玉鸣朝凤,沧海无珠走夜龙。


浦口月来僧馆榻,渡头霜落客船钟。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淮水清,河水黄,出山偶尔同异乡。


排空卷雪势莫当,随风逐浪庸何伤。


东流入海殊不恶,万里同行有清浊。

军城铁锁晓开关,使节星驰未敢闲。


淮水东流应到海,瓜洲北去少逢山。


行人欲断寒烟外,远烧时明乱苇间。

不见平江十七秋,春风秋月梦何悠。


病中忽见东床面,却忆淮南是旧游。

匪石心难转,如山诺竟酬。


馀生宁九地,一死为千秋。


壮节长淮远,贞魂大海留。

忆昔吴公赏,真同贾傅看。


凄凉神武阙,早挂惠文冠。


旧事悲桃李,高风想蕙兰。

寒水落沙洲,随地营送年。


徐卿邀我行,远渡呼脚船。


荒津绝鸡犬,断篱掩人烟。

明日立秋秋色至,向晚雨随大风起。


翻盆如麻不足喻,倒海倾江差可拟。


高林老木亚复折,帘幕颓垣纷若委。

长淮烟静是天津,兵里因循一半分。


尚有旧时鸥与鹭,夕阳归处记南云。

故堞初惊雨歇,古祠高枕江流。


一抹霏微轻霭,片帆归去清秋。

清流如淀浊流黄,有意交流不自妨。


斜月倚篷看水色,薰莸谁道可同藏。

向来茅屋半惊湍,叹息流亡久未还。
已觉重行非故道,只应无恙是青山。
旋蓝偃岳元常事,深谷为陵亦等闲。
秋天摇落思方哀,况复征帆连汉开。
北柳不宽羁子闷,西风偏挟怒涛来。
非无浊酒临淮水,翻恨黄花满故台。
积雨虽收霁,清淮更渺茫。
地形真水府,波面似钱塘。
云日侵衣淡,天风入袖凉。
十年犹愧饱侏儒,却到淮山识旧途。
一棹轻于堂上芥,此身闲似水中凫。
受风帆影随南北,弄日云容自有无。
功名会底不为难,莫把登科作等闲。
豪杰岂容忘矢石,行藏只要识机关。
天连芳草千家雨,月照长芦四面山。
论功久已冠群侯,更欲王齐愿自留。
从此朝家若惩创,王侯应得戒非刘。
当年三杰共封侯,谁念淮阴为汉留。
不是向来曾蹑足,未容平勃独安刘。
谁云追信属酂侯,政为高皇意欲留。
岁晚不疑云梦计,那知大业已兴刘。
我昔送君君挈家,君今回棹我天涯。
萍踪又向几时会,蒲质共惊双鬓华。
淮海雨晴潮涌日,边城春暮雪漫沙。
黄尘茫茫北风起,黄芦萧萧日色死。
百万征夫血怒流,点污淮南一湖水。
向来失著图中原,一朝此地化为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