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微阴变潜律,浓雾引疏音。


时化能无感,清吟独有心。


萧条映落日,断续响中林。

城郭南风里,今朝始听蝉。


忽如高树杪,泻落半岩泉。


耳静生凉思,窗开醒昼眠。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晴蝉号玄叶,已动凉秋悲。


响入云俱迥,风回声故迟。


抱贞依露食,远害卜高枝。

客醉秋山底,蝉吟白露时。


凄清流古木,断续倚高枝。


静逐凉飔转,低含夕照移。

白雁将秋至,玄蝉入暮催。


清吟随落叶,密响度高槐。


暑觉帘栊断,凉俄枕簟回。

障暑稠阴,梳凉细缕,□□□□□□。
露腋玲珑,多少闹中幽趣。
断又续、可是无情,□相送、短长亭路。

浮光我家尉,近处惟高安。


尝欲为亲择,敢作非意干。


忆昔从东来,飞雪凌羁单。

坡老放归舟系汴,惊听骡铎鸣北岸。


文公岭外得京官,照蝎壁闲犹喜见。


我今薄宦天一角,适以平反叨使传。

动叶复惊神,声声断续匀。


坐来同听者,俱是未归人。


一棹三湘浪,单车二蜀尘。

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稍断当窗梦,更悽临水意。

昨日流莺今日蝉,无端世故苦相煎。


长安多少封侯骨,雨打风吹过少年。

一棹西泠,苍翠四合,中有幽人独语。
怯御道官槐,咽寒高处。
日暮秋山驿路。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宴坐虚堂对午阴,宫蝉处处递悲吟。


沈涵自咽金茎露,断续长依玉树林。


镇日繁声尘界远,寥天清籁禁云深。

楼对高枝失地阴,欻然蝉翼鼓微吟。
暑中休沐闲闲意,天际飞鸣泯泯心。
劳苦可曾知有雪,反归吾已戒闻琴。
小篷掀处绿烟忙。
人家烟际藏。
两行深柳半圈墙。
声引秋丝逐远风,月轮移出上阳宫。
病来旅馆谁相问,玄发侵愁忽似翁。
闭息含真抱叶枯,春风将尽蜕寒肤。
绿槐忽作仙人啸,长曳一声山日晡。
大野腾朝旭,芳郊逗远风。
露华知久洁,林响听初同。
渐彻层霄外,长吟化日中。
晚凉多处听蝉声,齐女当年变化成。
不合著身杨柳上,也令千古动离情。
朱夏玄蝉响,微风翠柳斜。
禀应神府露,餐以帝孙霞。
果荫陈王宅,桐疏虞子家。
碧藓庭除,绿阴城郭,雨过空苍如洗。
正疏林、两两鸣蝉,高低声递。
何待移宫换羽,嶰竹天然相比。
三伏时方半,炎威势正横。
哀蝉声忽咽,凉露意潜惊。
多是穷愁客,易生迟暮情。
西山日落东山明,长风吹花客心惊。
房州气候不可解,嫩叶暗中蝉乱鸣。
语那似默得便宜,蝉谩三叹复五噫。
养气何妨为孟子,知音不必要钟期。
静坐幽眠自反听,我新两耳似蝉鸣。
今日更向耳边噪,会忘归真作一声。
风里为生露作粮,腹中潇洒正清凉。
长歌商颂声初振,细听韶音味可忘。
羽仙尘外学修行,未蜕那知身已轻。
露里厌为无事饮,风前戏作不平鸣。
炎帝乘风驭气行,前驱警跸羽仙轻。
胸中一部钧天乐,吐作衙官唱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