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


罥树断丝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筵。


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

清羸已近百年身,古寺风烟又一春。


寰海自成戎马地,唯师曾是太平人。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


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


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

草木黄落,水云莽苍。


孤舟卸帆,冻雁失行。


昔余远游,沿漓溯湘。

招鹤山空衿佩散,至今复以格名轩。


礼诗学已先传子,性理书犹密付孙。


程氏必须通一件,申公云不在多言。

共极堂中听雨楼,谁知华扁有源流。


追攀应物并和仲,友爱全真与子由。


老监情尤钟冢嗣,放翁语亦本前修。

未到新亭上,先题明远诗。


云间归雁小,山外夕阳迟。

似兹盘石好,何不昼眠来。


岂为白云冷,兼之多古苔。


坐当孤月上,心与一花开。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华。


碍目无高树,当门即远沙。


晨斋来海客,夜磬到渔家。

轻痕浅晕。
偷染春风面。
恰似西施影儿现。

四特递盈阙,八还齐闇明。


须从心观觅,莫认指摽生。


地僻人声远,山空夜气清。

岂有人知处,千峰拥翠岚。


背林通药径,隔水见茆庵。


说法鱼应听,栖禅鹤共参。

彭城居士意甚远,彼自丹青金石苑。


平生心力漫收敛,眼所到处聊排遣。


伯皋伯皋真有益,此语令我长太息。

彼美慕陶人,往往犹羹墙。
见山诵陶诗,对菊倾陶觞。
纷纷与时偕,谁能出羲皇。
万岁丹霞府,千函蕊笈书。
时时瞻绛节,往往下云车。
近与刚风接,高连上帝居。
骨成泉下土,何物是游魂。
一代颜容尽,千年名姓存。
善缘依佛地,巧咏任人言。
高亭结构标真际,体共云林一样闲。
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
伽陀迥出言词外,海印高悬宇宙间。
芙蓉侧理莹鹅毛,翡翠回波濯兔毫。
画成如玉应名玠,不觌甄妃讶姓曹。
拂石有声聆泗磬,种兰将采问湘皋。
何人夜折苕溪雪,吹落山堂寄清绝。
梦回轩槛非人间,一岸扶疏碎残月。
秋风索索秋意晚,叶外参差明叠巘。
僧馆高闲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
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
玉臼夜敲苍雪冷,翠瓯晴引碧云稠。
江路南风涨白沙,镫驴来憩梵王家。
片云忽作萧萧雨,梦断僧窗日未斜。
洛阳胜景天下稀,况值元丰全盛时。
满城甲第列卿相,朱檐画栋生光辉。
人间二月春光好,花枝冥冥照晴昊。
一抔黄土占千春,装点湖山仗美人。
却笑钱塘苏小小,累他名士互争墩。
百媚千娇出浴时,君王凝盼转魂迷。
香肌犹恐红绡重,可忍他年践马蹄。
本来真是与真非,只为因循逐物移。
当面雷同还自笑,此心机动已天知。
穷通有命宁由我,邪正唯人更问谁。
云庵纲宗,能用能照。
冷面严眸,神光独耀。
孰传其旨,觌露唯肖。
筑堂谁不要看山,往往襟期了不关。
欲识此翁高绝处,一心长在白云间。
真实爱山今有谁,此心猿鹤亦难欺。
看来却是朱居士,不愧昌黎五字诗。
终南佳处暂栖迟,堪笑唐朝左拾遗。
渠但借山为捷径,山中滋味岂曾知。
古道近通杨子,名园直偶辟疆。
借问竹西歌吹,何如花下壶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