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正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修般若惠,当来佛菩提。
nǐ dá mó hé shàng sòng èr shǒu。
拟达摩和尚颂二首。
huì néng。
慧能。
xīn dì zhèng huā fàng,
心地正花放,
wǔ yè zhú gēn suí。
五叶逐根随。
gòng xiū bō rě huì,
共修般若惠,
dāng lái fú pú tí。
当来佛菩提。
以上为【拟达摩和尚颂二首】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慧能 · 唐代 · 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馀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①。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
慧能 · 唐代 · 诗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心地邪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造无明业,见被业风吹。
戴复古 · 宋代 · 诗
郎船江下泊,妾家楼上住。
朝朝暮暮间,上下两相顾。
相顾不相亲,风波愁杀人。
方回 · 元代 · 诗
太行荆浩之乡里,佳处立参仍坐倚。
崖树涧石皆写真,想见含毫吮沁水。
当年自号洪谷子,画成署名细如蚁。
屈大均 · 明代 · 诗
战血何妨染玉颜,花开长使美人攀。
二妃不为重华死,那得潇湘竹尽斑。
胡应麟 · 明代 · 诗
羽扇纶巾白纻袍,声名华貊羡人豪。
不知累代凌烟上,若个如椽擅彩毫。
陆深 · 明代 · 诗
异境灵源閟复开,直从一水接三台。闽山形概何如此,朋辈登临有几回。片石陨空风出洞,孤松架壑昼闻雷。
区大相 · 明代 · 诗
一道飞泉挂碧峰,石桥流水出深松。山僧自扣山门磬,知隔前溪第几重。
晁说之 · 宋代 · 诗
祸根妃子尝珍嗜,今日何须有荔枝。玉树后庭那结实,也能亡国更堪悲。
程公许 · 宋代 · 诗
沧海兮渺弥,杳莫见兮津涯。愕风涛兮澒洞,问灵皇兮何之。天苍苍兮正色,水混混兮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