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从玉泉山下乘舟,顺流驶入玉河,水道畅通无阻,
阳光明丽,微风和煦,水波平静而不汹涌。
岸边芷草白,蒲草青,美景令人满怀期待;
空中鸢鸟飞,水中鱼儿跃,我的游兴无穷无尽。
清漪园的水色焕然一新,愈发秀丽,
万寿山的山光春意,正逐渐变得明媚柔和。
行程不过片刻,我已吟成数首诗篇,
这般敏捷的构思,或许与唐代的裴度相同吧。
以上为【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的翻译。
注释
玉河:指北京西郊玉泉山下的河流,其水注入昆明湖。
万寿山清漪园:即今颐和园,乾隆年间修建,初名清漪园。万寿山为其主山。
芷、蒲:皆为水边生长的植物。芷,白芷;蒲,菖蒲。
鸢飞鱼跃: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描绘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生态,后也用来比喻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行不须臾:须臾,片刻。形容行程时间很短。
裴家构思:裴家,指唐代名臣、诗人裴度。他于洛阳建别墅“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唱和。乾隆此处自比裴度,既指其文采风流,亦暗含身为宰辅(皇帝自喻天下总管)而寄情山水的意味。
以上为【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乾隆皇帝记录其从玉河乘船至清漪园(即颐和园前身)游览之作。诗歌以流畅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舟行所见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抒发了其作为帝王闲暇时的雍容闲适与怡然自得之情。尾联以“吟数首”自矜诗才,并以裴度自况,在流露才子气的同時,也展现出其作为太平天子对自己文治才情的自信与满足。
以上为【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的评析。
赏析
此诗是乾隆数万首御制诗中较为清新自然的一首,生动记录了其园林生活的片段。
首联叙事点题,“玉泉舟下”点明行程起点与方式,“日丽风和”概括了宜人的天气,一个“通”字与“波不雄”,既写水路顺畅,也暗喻心情舒畅、天下承平。颔联写景,工稳而富于生机。“芷白蒲青”是静景,色彩清丽;“鸢飞鱼跃”是动景,充满活力。此联化用经典,不露痕迹,将春日园林的勃勃生机与自己的盎然游兴融为一体。颈联由途中所见转为对目的地的描绘,“清漪水色从新秀”写水之明媚,“万寿山光即渐融”写山之温润,一个“秀”字,一个“融”字,精准地捕捉了初春山水的神韵。尾联是诗眼的升华,“行不须臾吟数首”是其才思敏捷的自信表达,而“裴家构思或相同”则巧妙用典,将自己与历史上位极人臣又风雅自适的裴度相比,含蓄地表达了其身为帝王,既能统御天下,又能寄情诗文、优游林泉的得意之情。
全诗结构清晰,由行程而景致,由景致而心情,层层递进,在平实的写景叙事中,流露出帝王特有的雍容气度与文雅情怀。
以上为【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的赏析。
辑评
清·于敏中《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
“皇上御制《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诗,天怀舒畅,物色昭苏,仰见圣天子游艺之暇,时与万物同春也。”
清·庆桂等编纂《清高宗实录》(附论御制诗文):
“帝王的诗作,常于览物寄兴之中,寓与民同乐之意。此诗‘鸢飞鱼跃’之句,正是太平盛世之写照。”
近代学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
“高宗(乾隆)诗纯任天机,……《玉河泛舟》诸作,明白清晓,不事雕琢,而自然华贵,是其本色。”
以上为【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