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沿着陡梯直上几百尺高空,俯视层层云霄鸟儿从背脊飞过。
千里湖山秋色澄明净朗,万家炊烟在夕阳中袅袅升腾。
鱼龙翻涌威胁着舟船安全,鸿雁高飞远避人间网罗。
谁在山中种植千棵橘树,让我侧身东望洞庭湖的碧波。
以上为【登飞英塔】的翻译。
注释
飞英塔:位于湖州,始建于唐代
梯飙:陡峻的阶梯
层空:层层云霄
衮衮:连续不断貌
危舟楫:使舟船危殆
冥冥:高远貌
千树橘:化用三国李衡种橘典故
洞庭:太湖别名,非湖南洞庭湖
以上为【登飞英塔】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梯飙直上”的动势开启全景视角,通过“鸟背过”的夸张感知确立空间高度。中二联“湖山秋色”与“烟火夕阳”的宏阔景象,同“鱼龙衮衮”与“鸿雁冥冥”的险恶隐喻形成张力。尾联“千树橘”的田园意象与“洞庭波”的浩渺意境,在俯仰之间完成从现实观察到精神归隐的转变。
以上为【登飞英塔】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赵孟頫晚年归隐湖州时期(约1310-1322),凝聚着其出仕元朝后的复杂心绪。首联“几百尺”的实测数据与“鸟背过”的诗意夸张并存,体现赵氏“书画同源”的艺术观。颔联“秋色净”与“夕阳多”的色彩对照,既承袭杜甫“齐鲁青未了”的时空意识,又暗含米芾“烟云供养”的画理。颈联“鱼龙”“鸿雁”的动物意象群,既写太湖水景,更暗喻仕途险恶,与白居易“雁断知风急”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尾句“侧身东望”的肢体语言,既包含对范蠡泛舟的追慕,又流露对故宋的隐晦怀念,在工稳的唐律体格中注入遗民心事,展现元代南方士人特有的精神矛盾。
以上为【登飞英塔】的赏析。
辑评
明·胡应麟《诗薮》:“赵吴兴《登飞英塔》颔联,壮丽得盛唐风味,在元诗中罕睹。”
清·顾嗣立《元诗选》:“松雪此诗,结句‘侧身东望’四字,无限感慨,尽在言外。”
近代陈衍《元诗纪事》:“‘鱼龙’一联托物寄兴,暗刺当时政局,非徒写景。”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赵孟頫晚年山水诗多含隐逸之思,《登飞英塔》尾联用橘树洞庭典,可见其归隐心态。”
以上为【登飞英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