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彩鸾已离去,空留清和哀怨,锦瑟无人共弹。
奈何春光渐老,万金难买流年,空费榆钱飘散。
岸草萋萋烟波无际,落花满地芳尘堆积。
翠袖掩面,红粉泪溅,东风吹洒离人泪。
任凭罗帐低垂,宝鼎香寒,金兽慵懒熏绣被,尽是依依别离情味。
玉钗暗画归期,托付啼鹃催发行李。
黯然销魂处,唯有梦逐巫山云雨,情牵渭水长流。
待得归来重逢时,灯前细诉别后憔悴。
以上为【还京乐】的翻译。
注释
1. 还京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
2. 彩鸾:传说中的神鸟,喻指离去的情人
3.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典故
4. 榆钱:榆荚形似钱串,喻虚掷光阴
5. 芳尘委:落花混入尘土
6. 金兽:兽形铜香炉
7. 琼钗:玉钗,女子头饰
8. 巫山:宋玉《高唐赋》楚王会神女处
9. 渭水:典出《诗经·秦风》思念良人
10. 憔悴:形容离别后的消瘦容颜
以上为【还京乐】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彩鸾去”起兴,通过锦瑟无主、榆钱空费等意象群,构建出春光老去与离人未归的双重失落。下阕“宝香寒”“金兽慵”等物态描写,将无形离思具象为可感知的室内氛围,结句“灯前深诉”的期待与“憔悴”的现实形成情感张力,展现南宋雅词“幽韵冷香”的审美特质。
以上为【还京乐】的评析。
赏析
陈允平此词在结构上呈现回环往复之美:上片从“彩鸾去”的现状回溯“春光渐老”的过程,下片由“鸳帏底”的现实空间跳跃至“巫山渭水”的想象空间,最终收束于“灯前深诉”的未来场景。词人巧妙运用通感手法,“适怨清和”将锦瑟声情转化为情感体验,“宝香寒”让温度感知承载心理寒意。特别是“榆钱空费”的隐喻,既指榆荚飘零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千金散尽”的人生慨叹,这种经济意象与情感抒写的融合,折射出南宋后期商品经济对词体创作的影响。全篇在柳永铺叙基础上融入周邦彦的典丽,堪称宋末“格律派”词人坚守雅正词风的典型代表。
以上为【还京乐】的赏析。
辑评
1. 明·杨慎《词品》:“西麓‘岸草烟无际’五字,绘出江南暮春魂魄,较之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别具苍茫之致。”
2.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哀感顽艳,‘待得归来后,灯前深诉憔悴’十字,包含着无限情思,却极温厚和平。”
3. 清·谭献《复堂词话》:“‘琼钗暗画心期’较晏几道‘犹恐相逢是梦中’更显沉郁,此宋季词境加深处。”
4.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下阕‘任鸳帏底’至‘情牵渭水’,层层推进,如剥蕉心,南宋词结构之密于此可见。”
5. 薛砺若《宋词通论》:“西麓此作既葆周邦彦之典丽,复得吴文英之密丽,‘翠袖里,红粉溅溅’真可谓‘七宝楼台’之细部雕琢。”
以上为【还京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