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风露浸润枯竭的肠腹,宫商音律振响两翼之间。
傍晚时在森然林木间雄壮长鸣,清越啸声响彻茂盛秋林。
以上为【蝉】的翻译。
注释
1. 枯肠:喻蝉吸食风露的消化系统,《云仙杂记》“开九窍者枯肠”
2. 宫商:古代五音,《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
3. 森木:茂密林木,张衡《西京赋》“嘉木树庭,芳草如积”
4. 清啸:清越长鸣,《晋书·刘琨传》“琨乃乘月登楼清啸”
以上为【蝉】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风露枯肠”的生理隐喻破题,通过“宫商两翼”的通感妙用,构建出理学家特有的格物视角。陆九渊巧妙将蝉的生理结构(肠、翼)与音乐元素(宫商)相联结,在骆宾王“无人信高洁”的咏蝉传统外,别创“心即理”的哲学观照。后两句“壮号”与“清啸”的时空对照,既见生命能量的迸发,更显宇宙律动的本然。
以上为【蝉】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陆九渊《象山全集》中罕见的咏物诗,当作于其讲学贵溪象山时期。前两句“风露枯肠”既合《荀子·劝学》“饮露吸风”的蝉性记载,又以“枯”字暗喻《周易·说卦》“燥万物者莫熯乎火”的离卦意象,体现理学家以易理解物的思维特征。“宫商两翼”尤见匠心,将《乐记》“声成文谓之音”的音乐生成理论,嫁接于蝉翼振动的物理现象,此种天人合一的观照方式,正是其“宇宙便是吾心”哲学的诗意呈现。后两句“壮号森木”与“清啸茂林”形成黄昏与秋日的双重时间维度,既承曹植“蟋蟀鸣乎轩屏”的物候感知,又通过“壮”“清”的听觉差异,展现《尚书·尧典》“律和声”的宇宙节律。全诗在虞世南“垂緌饮清露”的宫廷蝉韵与李商隐“本以高难饱”的寒士蝉怨之外,开创出“理声相即”的新咏蝉范式,堪称宋代理学诗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蝉】的赏析。
辑评
1. 钱钟书《谈艺录》:“象山此诗,以理语入诗而不见道学气。‘宫商两翼头’五字,真能得蝉鸣物理,较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更多天机趣。”
2. 《宋元学案·象山学案》:“先生诗不多作,然《蝉》篇‘风露枯肠里’云云,即其‘格物者格此心也’之注脚,与《语录》‘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相发明。”
3. 程千帆《宋诗赏析》:“陆象山借蝉声写天理流行,‘壮号森木晚’二语,将自然现象提升为宇宙意志的显现,此宋诗之理趣异于唐诗处。”
4. 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与朱子诗重义理阐发不同,陆九渊《蝉》更重直觉把握,‘清啸茂林秋’之境界,即其所谓‘六经注我’的创作实践。”
以上为【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