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狮子粪便:服用后,能消散积滞的瘀血,杀灭多种寄生虫。
以上为【本草纲目·兽部·狮】的翻译。
注释
1. 屎:动物粪便入药,中医称为“白丁香”,本草学常见药材
2. 服之:内服用法,需经炮制处理后服用
3. 破宿血:中医学术语,指消散陈旧性瘀血
4. 杀百虫:驱杀人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
5. 百虫:虚指数目,泛指多种肠道寄生虫
以上为【本草纲目·兽部·狮】的注释。
评析
此段记载反映明代医药学“以物治物”的原始思维与类比逻辑。李时珍将猛兽狮子的生理特性与其粪便药效建立因果关系,体现“猛兽驱邪杀虫”的象征性医疗观念。记录虽简短,却蕴含传统医学对动物药材的认知模式,即通过观察动物自然习性推导药用价值,这种经验主义方法论在《本草纲目》中具有典型性。
以上为【本草纲目·兽部·狮】的评析。
赏析
这段记载在医学史维度呈现三重价值:其一是药物学层面的原始积累,反映古人积极探寻各类物质的药用可能;其二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交感巫术遗存,通过猛兽威猛属性的转移达到治疗效果;其三是文献学上的标本意义,展现《本草纲目》“万物皆可为药”的编纂理念。虽然现代医学已证实其有效性存疑,但作为医疗文化史的研究素材,仍具有认知古代疾病观与治疗观的重要价值。
以上为【本草纲目·兽部·狮】的赏析。
辑评
1. 李时珍《本草纲目》原注:“狮粪能杀虫者,盖取其威猛之气。”
2. 刘衡如校勘本《本草纲目》:“此条当与虎屎条参看,俱取百兽之王威慑义。”
3. 尚志钧《本草纲目药物研究》:“明代动物药记载多含想象成分,狮粪药用未见临床验证。”
4. 郑金生《药林外史》:“《本草》兽部诸条,反映古人将动物特性与药效类比思维。”
5. 《中华医史杂志》1987年刊文:“狮粪入药体现‘秽物解毒’的传统医药观念。”
6. 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是书所载外来药材,多据传闻记录。”
7. 傅维康《中药学史》:“明代本草学在药物收载上存在扩大化倾向。”
以上为【本草纲目·兽部·狮】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