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mù bù jiē gǔ mù。
本草纲目 · 木部 · 接骨木。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xù gǔ mù mù shuò。
释名 续骨木、木蒴。
qì wèi gān kǔ píng wú dú。
气味 甘、苦、平、无毒。
zhǔ zhì zhé shàng shāng jīn gǔ。
主治 折上伤筋骨。
yòng jiē gǔ mù bàn liǎng rǔ xiāng bàn qián,
用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
sháo yào dāng guī qiōng,
芍药、当归、芎,
zì rán tóng gè yī liǎng,
自然铜各一两,
gòng yán wèi mò,
共研为末,
huà huáng là sì liǎng,
化黄蜡四两,
tóu yào mò jiǎo yún,
投药末搅匀,
zuò chéng wán zǐ,
做成丸子,
rú qiàn zi dà。
如芡子大。
ruò zhǐ shì shāng sǔn,
若只是伤损,
yǐ jiǔ huà fú yī wán jí kě ruò suì zhé jīn gǔ,
以酒化服一丸即可;若碎折筋骨,
zé xiān yòng huà yào fū tiē,
则先用化药敷贴,
rán hòu nèi fú。
然后内服。
chǎn hòu xiě yùn。
产后血晕。
yòng jiē gǔ mù suì kuài yī bǎ,
用接骨木碎块一把,
jiā shuǐ yī shēng zhǔ chéng bàn shēng,
加水一升煮成半升,
fēn cì fú xià。
分次服下。
fù fāng jiē gǔ mù yǐ gōng néng jiē gǔ ér dé míng,
附方 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
dàn xiàn zài lín chuáng shàng hái yòng tā lái zhì liáo jí màn xìng shèn yán shuǐ zhǒng xiǎo biàn bù lì fēng zhěn sào yǎng děng zhèng。
但现在临床上还用它来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疹瘙痒等症。
以上为【本草纲目·木部·接骨木】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毛刺。气味皮:苦、平、无毒。肉:甘、平、无毒。
释名落苏、昆化瓜、草鳖甲。气味(茄子)甘、微寒、无毒。主治妇女月经血黄。
释名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气味(根)苦、平、无毒。主治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
释名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气味(穗)苦、寒、无毒。主治石淋。
释名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气味(叶、根)甘、寒、无毒。
气味(根、叶)甘、寒、无毒。主治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
气味(茎、叶)苦、大寒、无毒。主治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气味(仁)辛、温、无毒。主治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
纳兰性德 · 清代 · 词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欧阳修 · 宋代 · 诗
闻说仙家事杳微,世传真伪岂能知。遥思海上三山乐,宁记人间五日时。
王安石 · 宋代 · 诗
吴楚东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馀墨到沧洲。
孟子 · 周代 · 文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李峤 · 唐代 · 诗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王夫之 · 明代 · 诗
辛苦浈江水,晨潮接暮潮。飞来金碧影,劫火不曾烧。
翁卷 · 宋代 · 诗
频年经虎害,人望使君来。地重分旄节,州清管钓台。凉天星象动,吉日印符开。
成鹫 · 明代 · 诗
脉脉临江浒,朝朝见逝川。懒腰三篾束,慧命一丝悬。病鹤投深树,羸牛耕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