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寺暮钟回响夕阳已沉,禅房花木自成一片清阴。
流萤远飞而过依旧依恋草丛,宿鸟惊起盘旋却不离山林。
僧磬与泉声清涤客愁,佛香飘入院落净化人心。
深夜共讲《楞伽》经文义,始悟空门义理趣味深。
以上为【秋夜宿僧院】的翻译。
注释
僧磬:佛寺铜磬,课诵时敲击法器。
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禅宗重要经典。
空门:佛教代称,语出《智度论》“空门者,生空法空”。
流萤度草:化用杜甫“暗飞萤自照”,但赋予禅定意象。
宿鸟惊林:反用王籍“鸟鸣山更幽”,写静中之动。
以上为【秋夜宿僧院】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构建从尘世到禅境的升华路径。首联以“昏钟”“花木”锚定古寺空间,颔联通过“流萤依草”“宿鸟惊林”的动态细节暗示禅心波动,颈联以“磬和泉”“香净心”实现感官净化,尾联“讲楞伽”将诗意提升至哲学领悟。全诗在王维辋川诗风基础上,更强化“声香互摄”的通感体验,体现明代禅诗“以理化情”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秋夜宿僧院】的评析。
赏析
诗作在三个维度实现艺术突破:一是声景系统的精密构造,“昏钟-僧磬-泉声”形成由浊至清的听觉阶梯,对应“客虑-人心-义趣”的心灵净化过程;二是光影色彩的巧妙经营,从“日沉”的暮色到“流萤”的微光,再至“佛香”的不可见之光,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视觉转化;三是哲学深度的层层递进,尾联“始识”二字既呼应李白“忽闻海上仙山”的顿悟模式,又暗含《坛经》“即见本心”的禅机,使张羽的“吴中诗派”风格与岭南禅学产生跨地域对话。
以上为【秋夜宿僧院】的赏析。
辑评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
“张来仪《秋夜宿僧院》『流萤远度还依草』一联,从韦苏州『流萤度高阁』化出,而幽邃过之。”
沈德潜《明诗别裁》卷二:
“来仪诗如初日芙蕖,自然可爱。『僧磬和泉』十四字,真能写出方外清境。”
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三:
“张羽《僧院》诗,结体在王孟之间,『佛香入院净人心』,尤得色空不二之趣。”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静居集提要》:
“羽诗规摹王韦,此篇『夜深共讲楞伽字』,乃其谪宦岭南后作,渐染禅悦之证。”
以上为【秋夜宿僧院】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