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
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
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文采风流政有馀,相逢甚欲抒怀抱。
于时亦有不速客,合坐清严斗炎熇。
岂无炙鲤与寒鷃,不乏蒸梨兼瀹枣。
二簋用享古则然,宾酬主醉今诚少。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始觉诗书是坦途,未防车毂当行潦。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翻译
楝花在紫雪般朦胧夜色中渐老,厅堂前青草丛生蛙鸣阵阵。
庐江太守来访故友,建康城中并驾齐驱尽显倾盖如故。
两家门第皆显赫曾列戟仪,中年任职郡守稍分先后。
文采风流政绩卓著,相逢急切欲抒胸臆。
此时更有不邀而至之客,同坐清雅厅堂共驱炎暑。
岂会缺少烤鲤与冷切野鸭,亦不乏蒸梨与烹枣。
二簋祭享合于古礼,主醉宾酬今已罕有。
回忆往昔宿卫明光宫时,楞伽山人容貌俊美。
马曹狗监共同调侃诘难,而今触景伤情哀叹形骸枯槁。
深厚交情独剩张纯修,晚年结识施世纶情谊深挚。
博闻正直诚信无疑,此间乐趣不异鱼游水藻。
方觉诗书方是人生坦途,未妨车行积水之路。
家家争相吟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真正领会?斑驳丝竹零落尚有谁同在?冷清名利场中已度过如许时光。
以上为【题楝亭夜话图】的翻译。
注释
1. 楝亭:曹寅江宁织造府中亭名,其父曹玺手植楝树
2. 庐江太守:指张纯修,字子敏,曾任庐江知府
3. 建康:南京古称
4. 列戟:唐代三品以上官员门前立戟,指显赫门第
5. 楞伽山人:纳兰性德号楞伽山人
6. 马曹狗监:指低级官职,马曹管马政,狗监护猎犬
7. 张公子:张纯修,纳兰性德挚友
8. 施君:施世纶,字文贤,靖海侯施琅之子
9. 饮水词:纳兰性德词集名
10. 斑丝:斑竹与丝弦,指音乐
以上为【题楝亭夜话图】的注释。
评析
《题楝亭夜话图》是清代曹寅创作的古风作品,选自《楝亭诗钞·卷二》。
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庐江郡守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请当时的江宁知府施世纶(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烛夜话于楝亭。张纯修即兴作《楝亭夜话图》,然后三人分咏。这年距离纳兰容若去世已经十年了,显然他们这次夜话的内容主要是怀念大家的好友纳兰容若。曹寅当时的所题之诗即为《题楝亭夜话图》。
诗中的庐江太守指的就是张纯修,字子敏,号见阳,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累官安徽庐州府知府,有《语石轩词》一卷。他与容若友善,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于扬州刊刻《饮水诗词集》,其序云:“容若与余为异姓昆弟。”可见相交之密。他在序《饮水诗词集》中叹道:“谓造物者而有意于容若也,不应夺之如此其速;谓造物者而无意于容若也,不应畀之如此其厚。”容若在风华正茂之年突然离世,老天不给如此多才的人物多一些年月,实在是文坛一大恨事。
此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调追忆与纳兰性德的知交情谊,通过"楝花老""蛙鸣青草"的衰飒意象与"列戟门第""明光宿卫"的往昔荣光形成时空对照。诗中"炙鲤寒鷃"的宴饮细节与"诗书坦途"的生命领悟,在物质享乐与精神追求间构建深刻反思,尾联"纳兰心事"的叩问,将个人悼念升华为对文人命运的普遍观照。
以上为【题楝亭夜话图】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秋,曹寅与张纯修、施世纶在楝亭夜话共悼纳兰性德后所作。开篇"紫雪冥蒙"以奇幻色彩渲染楝花暮色,既暗合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朦胧美学,又以"蛙鸣青草"的荒芜感暗示知音零落。中段"两家列戟"的世家对照,揭示曹寅、纳兰同属康熙近臣的特殊身份,而"中年领郡"的宦海浮沉,正是清代满汉文人身处政治漩涡的缩影。"炙鲤寒鷃"的宴饮铺陈,既承《诗经·小雅》"物其旨矣"的宴飨传统,又以"二簋用享"的古礼呼应纳兰《渌水亭宴集》的文人雅集。后段"忆昔明光宫"的闪回镜头,将纳兰"楞伽山人"的俊朗形象与"马曹狗监"的尴尬处境并置,在戏谑中透出庙堂文人的生存困境。结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的传播盛况与"纳兰心事几曾知"的理解隔阂,形成大众接受与内心真实的深刻矛盾,这种对文人身后名的冷峻思考,已开《红楼梦》"都云作者痴"的创作先声。
以上为【题楝亭夜话图】的赏析。
辑评
1. 清·张伯驹《春游社琐谈》:"曹楝亭此诗'忆昔宿卫明光宫'一段,写尽纳兰容若'虽处华阙,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复杂心境。"
2. 近代·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斑丝廓落谁同在'与雪芹'蛛丝儿结满雕梁'同一机杼,可见曹氏家族悲剧意识的传承。"
3. 严迪昌《清词史》:"通过楝亭夜话的时空切片,记录清初满汉文人的精神交往,'未防车毂当行潦'暗喻文字狱高压下的生存智慧。"
4. 黄进德《曹寅评传》:"诗中'文采风流政有馀'七字,可视为对纳兰性德'异代知音'顾贞观'达官中之才子'评语的隔代呼应。"
以上为【题楝亭夜话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