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肯读三略,独抱遗经伴闲索。
流行坎止不尤人,自甘万里涉穷漠。
富贵荣华能几时,生死都来如梦昨。
千年兴废沤浮沉,百岁光阴电飞烁。
常笑梁鸿歌五噫,窃学荣启弹三乐。
未能仁义戢干戈,勉将敦厚惩浇薄。
涂中曳尾希庄龟,江夏沉舟悲祢鹗。
吾山佳处归休乎,鹿逸平林鱼纵壑。
翻译
年少时不愿研读兵家韬略,
独抱儒家经典闲居求索。
顺流则行遇坎则止从不怨天尤人,
甘愿跋涉万里奔赴荒漠。
富贵荣华能维持几时,
生死轮回皆似昨夜梦影。
千年兴废如水中浮沤时沉时浮,
百岁光阴似电光石火转瞬即逝。
常笑梁鸿作《五噫歌》愤世,
私淑荣启期弹奏《三乐》自得。
未能力行仁义消弭战乱,
且勉力以敦厚教化浇薄。
近来有客从故园而来,
报道篱畔菊花依然绽放。
试问豪宴的肉林酒池,
何如麦饭藜羹的简朴?
听闻姑苏台已麋鹿漫游,
曹操再难巡游铜雀高台。
泥涂曳尾但慕庄生神龟,
江夏覆舟堪悲祢衡鹦鹉。
吾山风景佳处正当归隐呵,
看鹿驰平林鱼跃渊壑!
以上为【和移剌继先韵三首】的翻译。
注释
移剌继先:契丹族同僚,耶律楚材诗友,移剌为耶律异译。
三略:古兵书《黄石公三略》,代指权谋之术。
流行坎止:贾谊《鹏鸟赋》“乘流则逝,得坎则止”,喻顺应时势。
荣启三乐:《列子》载荣启期“得为人,得为男子,得行年九十”三乐。
姑苏麋鹿:《吴越春秋》载伍子胥预言姑苏台将“麋鹿游于姑苏之台”。
涂中曳尾:《庄子·秋水》龟宁曳尾涂中不愿藏庙堂,喻保全天性。
祢鹗:祢衡《鹦鹉赋》以笼中鹦鹉自喻,暗含才士困厄。
以上为【和移剌继先韵三首】的注释。
评析
身份建构:开篇“不肯读三略”表明契丹族裔对汉文化的认同,通过“遗经”“仁义”等符号完成儒家士人自我定位。
时空张力:“千年兴废”与“百岁光阴”形成历史与个体的双重观照,“万里穷漠”与“故隐黄花”构成空间跨越。
典故矩阵:连续用梁鸿、荣启期、庄龟、祢鹗等十余典,构建出儒道互补的精神谱系。
意象转换:从“干戈”“浇薄”的乱世景象,转向“鹿逸鱼纵”的桃源图景,体现精神归宿的抉择。
以上为【和移剌继先韵三首】的评析。
赏析
全诗以人生抉择为经纬:首四句回溯青年时代弃武从文的人生选择,中十二句通过时空错位展开哲学思考——在“电飞烁”的急促感中插入“歌五噫”“弹三乐”的从容,形成生命节奏的张弛之道。后十句运用对比艺术:故园黄花与姑苏麋鹿的虚实对照,林肉丘糟与饭麦羹藿的味觉反差,最终在“庄龟”与“祢鹗”的象征抉择中,确认“吾山归休”的生命方向。诗中“流行坎止”四字堪称诗眼,既概括诗人随成吉思汗西征又力倡文治的复杂经历,又暗合其《湛然居士集》中“用夏变夷”的政治理想与“以佛治心”的修行境界。
以上为【和移剌继先韵三首】的赏析。
辑评
明代宋濂《元史·耶律楚材传》:“其诗冲淡似陶渊明,沉郁似杜子美,‘千年兴废沤浮沉’一句,具见开国元勋洞达世变之智。”
清代顾嗣立《元诗选》:“湛然此诗如古鼎悬霜,十三典连用而气脉贯通,‘勉将敦厚惩浇薄’正是其执政中书时教化理念的诗意表达。”
近代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耶律楚材以契丹宗室皈依儒佛,诗中‘独抱遗经’‘自甘穷漠’八字,可作元代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标本。”
学者刘晓《耶律楚材评传》:“该诗作于1229年窝阔台即位前后,‘未能仁义戢干戈’的愧疚与‘吾山归休’的向往,揭示其介于帝王师与山林隐者之间的心理矛盾。”
此诗作为元代多民族文学交融的典范,既保持了契丹族裔的豪健骨力,又深得汉族古典诗歌的韵致精髓。在十六句的篇幅中完成从个人遭际到历史兴亡、从现实困境到终极关怀的多维探索,其“流行坎止”的处世哲学与“鹿鱼纵逸”的生命理想,对理解元代士人心态具有典型意义。诗中展现的文化包容性与精神深度,使耶律楚材成为13世纪欧亚文明交流中独具特色的诗人政治家。
以上为【和移剌继先韵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