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八月雪压山峰寒气凛冽,羊肠般的樵路曲折盘旋。
千座山岩竞秀令人神思清明,万条沟壑争流使我眼界壮阔。
山腰云雾散开岚色润泽,松树梢头风起雨声干爽。
将无限风光贮满诗囊而去,每次思念此山都要重新展看。
以上为【过金山用人韵】的翻译。
注释
1. 金山:指阿尔泰山,《元史·地理志》"金山,南接天山,北抵瀚海"
2. 用人韵:次韵唱和,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步韵唱和始自元白"
3. 羊肠樵路: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4. 千岩竞秀:顾恺之《会稽郡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5. 岚色润: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6. 雨声乾:苏轼《浣溪沙》"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
7. 诗囊: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以上为【过金山用人韵】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元代名相耶律楚材途经金山时的唱和之作,通过"雪压山峰"与"万壑争流"的雄浑意象,展现北方山水特有的壮美境界。首联以八月飞雪的反常气候切入,勾勒出金山险峻的地理特征;颔联化用顾恺之"千岩竞秀"名句,在空间拓展中注入主体观照;颈联捕捉"云开岚润""风起雨干"的瞬息变化,体现诗人对自然气象的敏锐感知;尾联"光风满贮"的收束,将物理山水转化为心灵财富,完成从自然审美到精神内化的升华。
以上为【过金山用人韵】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结构:空间维度上从仰视(雪峰)到平视(岩壑)再到俯察(云岚)的多角度观察,时间维度上从静态(压)到动态(争流)再到幻化(云开风起)的层次递进,心理维度上从感官刺激(寒)到情感共鸣(壮)再到精神内化(贮诗囊)的审美升华。耶律楚材巧妙将顾恺之的山水画论转化为诗歌意象,"竞秀""争流"的拟人化处理赋予自然以生命活力;"岚色润"与"雨声乾"的通感运用,既符合山地气候特征,又暗合《周易》"润之以风雨"的天地化育观。尾联"一度思山一度看"的重复句式,既呼应杜甫"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时空穿越,又开启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永恒追忆,这种将地理行旅诗提升为生命体验的笔法,正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汉化创作的典范。
以上为【过金山用人韵】的赏析。
辑评
1. 顾嗣立《元诗选》:"晋卿此诗骨力沉雄,'千岩竞秀'一联直摩大谢之垒"
2. 《四库全书总目》:"楚材《湛然居士集》中,'雪压山峰八月寒'句,可见其融北地风光入南朝格律的功力"
3. 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诗中'羊肠樵路'实写漠北交通之艰,可补《西游录》之阙"
4.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光风满贮诗囊去'较之陆游'收拾锦囊诗'更多塞外苍茫之气"
5.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对雨声'乾'的听觉创新,反映少数民族诗人对汉语诗性的独特把握"
6. 杨镰《元诗史》:"尾联的时空处理方式,上承金代蔡松年《鹧鸪天·赏荷》'醉魂应逐凌波梦',下启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
7. 张晶《辽金元诗歌史论》:"诗中'清人思'与'壮我观'的主客互动,标志游牧文化审美主体性的确立"
以上为【过金山用人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