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席间吟咏出清新如《白雪》般的诗词,令人赞叹你的才华与器度兼备完美。虽身在异乡,但重阳节的风景依旧如故。可叹相逢相聚的日子如此短暂,不知再次重聚又将是哪一年。我仔细地凝望着手中的茱萸果实,一遍又一遍,满怀深情。
以上为【浣溪沙 · 重九旧韵】的翻译。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鐘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重九旧韵」:傅注本存目阙文。今据元延祐本补正文,并据吴讷钞本等略作校订。傅注本阙如待考补。元延祐本无题,《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题作「重九」。兹从吴讷钞本题。
《白雪》:龙榆生笺引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茱萸:龙榆生笺引宋·杜少陵《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却依然:《二妙集》本作「各依然」。
子细:《二妙集》本、毛本作「仔细」。刘尚荣按:「『仔细』是後起义。」
1.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 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古人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3. 旧韵:指沿用先前某次作词时所用的韵脚,表明此词为和前作或依前调重作。
4. 《白雪》:古琴曲名,亦指高雅难和的诗文。此处比喻座中所咏之词清雅高妙。
5. 君:指词中所赠之人,应为苏轼友人。
6. 才器:才学与器度,指人的才华与胸襟。
7. 异乡:他乡,非故乡之地。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常居异乡。
8. 依然:依旧不变。指重阳节的风俗景物仍如往昔。
9. 茱萸:植物名,古人在重阳节有佩戴茱萸囊或插茱萸枝以辟邪祈福的习俗。
10. 子细:同“仔细”,细致地、反复地。更重看:再一次仔细端详。
以上为【浣溪沙 · 重九旧韵】的注释。
评析
这首《浣溪沙·重九旧韵》是苏轼在重阳节之际,为友人所作的一首抒情词。全词以“清词”起笔,赞友人才情出众;继而转入对异地风物的感慨,点明重阳时节;后半则抒写人生聚散无常之悲,情感真挚动人。词中“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直抒胸臆,道尽羁旅中友情难久的无奈。结尾以“茱萸子细更重看”作结,借物寄情,含蓄深沉,余味悠长。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抒情小令中的高超艺术造诣。
以上为【浣溪沙 · 重九旧韵】的评析。
赏析
本词虽短,却层次分明,情意深厚。开篇以“《白雪》清词”称美座中吟咏之作,既显宾朋之才,又暗衬主客之间的知音之情。“爱君才器两俱全”一句,直白赞美,毫无矫饰,体现出苏轼待人真诚的品格。第二句“异乡风景却依然”,笔锋一转,由人事转向环境,在漂泊流离之中,唯节令风物依旧,透露出淡淡的乡愁与人生无常之感。
过片“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情感陡升,将短暂欢聚与长久离别对照,极写人生聚散之无奈,语似平淡而情实沉痛。结句“茱萸子细更重看”尤为精妙:茱萸本为节日辟邪之物,而词人却“子细”凝视,赋予其象征意义——既是惜别之情的寄托,也是对友情与时光的珍视。一个“更”字,写出反复摩挲、不忍释手之态,细腻入微,耐人寻味。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厚情感,体现了苏轼“情真而语淡”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他在婉约词体中驾驭深情的能力。
以上为【浣溪沙 · 重九旧韵】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乐府纪闻》:“东坡词旷达中见深情,如‘可恨相逢能几日’之句,非历世故者不能道。”
2. 清代张德瀛《词徵》卷五:“‘茱萸子细更重看’,语浅而情深,足征坡老于人伦之际,笃厚有加。”
3.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作于黄州或惠州时期,时公屡迁异地,故有‘异乡风景却依然’之叹。重九怀人,语意凄惋,而风神不减。”
4.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通首浑成,情味隽永。结句尤觉含蓄不尽,令人低回不已。”
以上为【浣溪沙 · 重九旧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