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一生像贺知章那样习惯于乘舟悠游,骑马在风前却害怕风势扑面。
想向君王乞求一方符竹(出任地方官),却又担忧所去之地无蟹可食,却偏偏有苛刻的监州官来掣肘。
以上为【金门寺中见李西臺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的翻译。
注释
1. 金门寺:地名,具体所在不详,或为宋代某处佛寺,非长安金门。
2. 李西臺:即李宗谔,字昌武,北宋官员,曾任西京留台,故称“西臺”。
3. 二钱:指钱昆、钱易兄弟,皆吴越钱氏后裔,以文才著称,活跃于宋初。
4. 贺老:指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辞官归隐,嗜酒好游,常乘舟自娱。
5. 骑马风前怕打头:暗喻仕途奔波劳顿,风吹面如受打击,亦有畏仕途风波之意。
6. 乞符竹:符竹,指符节与竹使符,汉代遣使或授官之凭证,此处代指出任地方长官。
7. 无蟹:典出《世说新语·任诞》,毕卓言“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又喜食蟹。苏轼借此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8. 监州:宋代设置于各州的监察官员,多由中央派遣,权力甚大,常牵制知州,苏轼对此类官员多有不满。
9. 西绝句:指李西台与二钱在金门寺所作的唱和绝句,原诗已佚。
10. 戏用其韵:苏轼依原诗之韵脚作诗,带有调侃意味,非严肃酬答。
以上为【金门寺中见李西臺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路过金门寺时,见李西台与“二钱”(钱昆、钱易兄弟)唱和的绝句后戏作,借其韵而抒己怀。全诗表面诙谐调侃,实则寓含仕途困顿、理想受阻的深沉感慨。诗人以“怕打头”的风马、“无蟹有监州”的饮食之忧,巧妙隐喻政治环境的压抑与同僚牵制之苦。语言轻松,意蕴沉重,典型体现了苏轼“以戏言写悲怀”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金门寺中见李西臺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的评析。
赏析
此诗短短四句,融典故、谐语、政讽于一体,充分展现苏轼七绝佳作的凝练与机锋。首句以“贺老惯乘舟”自比,凸显其向往自由、疏离官场的心态;次句“骑马风前怕打头”则陡转直下,刻画出在仕途奔波中的身心疲惫,形象生动而寓意深远。后两句转入议论,表面说想做官却怕无蟹可食,实则以“无蟹”象征生活之趣,“有监州”则直指官场掣肘,讽刺尖锐而不露痕迹。全诗语言看似轻佻,情感却沉郁,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圆熟、寓庄于谐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金门寺中见李西臺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十五引查慎行曰:“此诗托兴微婉,‘无蟹有监州’五字,道尽外任之苦,非亲历者不知。”
2. 《历代诗话》载纪昀评:“语涉滑稽,而意极沉痛。东坡晚年诗,每于戏谑中见孤愤。”
3. 《宋诗钞·东坡集》案语:“贺老乘舟,自况放逸;乞符竹而忧监州,实叹权任之不得专。一联之中,朝野之隔可见。”
4.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评此诗:“用事自然,谑中有刺,盖东坡谪后心事之流露也。”
以上为【金门寺中见李西臺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