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轻微的雷声伴着细雨,清晨刚刚放晴;田间小路上春泥湿润,却还没有溅上衣襟。
及时行乐虽有美酒助兴,但出门没有同伴,只好独自随意翻阅诗书。
我远远地知道寒食节时你定会骑马归来,或许还会像范蠡那样带着酒器乘舟远去。
将来若你相邀相聚,我也必须强打精神起身赴约,不应再以生病为由推辞,像司马相如那样装病避世。
以上为【次韵柳子玉见寄】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和诗,是古代唱和诗的一种严格形式。
2. 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文人,苏轼友人,善诗文,曾与苏轼交往密切。
3. 薄雷轻雨晓晴初:形容春日清晨雷声微弱,细雨刚停,天色初晴。
4. 陌上:田间小路。
5. 春泥未溅裾:指道路湿润但尚未泥泞到溅湿衣襟的程度,暗示天气转好。
6. 行乐及时:语出《古诗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意为把握当下享乐。
7. 漫看书:随意读书,聊以自遣。
8. 遥知寒食催归骑:推测友人在寒食节前后将归来。“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日,古人常于此期间祭扫、踏青、归乡。
9. 鸱夷载后车:用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以鸱夷(皮囊盛酒)自随的典故,暗喻柳子玉或有归隐之意。
10. 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晚年称病闲居,谢绝宾客,此处苏轼以之自比,表示不应长期推病不出。
以上为【次韵柳子玉见寄】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酬答柳子玉(柳瑾)寄诗之作,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及自身处境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前四句写景叙事,描绘春日初晴之景与独处之寂寥;后四句抒情言志,既遥想友人归期,又表明自己虽多病倦怠,亦愿为友情强起赴约,不愿效仿司马相如托病避世的态度。诗中流露出苏轼一贯旷达中带忧思、超脱中含深情的精神风貌。
以上为【次韵柳子玉见寄】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结构清晰,情景交融,由景入情,层层递进。首联写早春微雨初霁之景,笔触细腻,“薄雷轻雨”与“春泥未溅裾”写出清新宁静的氛围,也暗含诗人闲居之态。颔联转入内心世界,“行乐及时”本应欢畅,却因“出门无侣”而只能“漫看书”,透露出孤寂之感。颈联笔锋一转,遥想友人归期,“寒食催归骑”既点明时节,又寓盼归之情;“鸱夷载后车”巧妙用典,既赞美柳子玉高洁洒脱之志,又增添诗意厚度。尾联直抒胸臆,表达重友情、不避病躯的决心,以“强起”“不应辞病”作结,显现出苏轼虽历经贬谪、体弱多病,仍不失积极人生态度的一面。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体现了苏轼酬赠诗中常见的温厚与豁达。
以上为【次韵柳子玉见寄】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婉有致,次韵而不见拘束,可见东坡才力之雄。”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语意冲澹,而情味悠长。‘遥知’一联,寄托遥深,非徒应酬之作。”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子玉寄诗,公以病辞,故末言他日见邀须强起,以示不负良友之意,情至语真。”
4. 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时公方多病,然犹不忘故人之约,其笃于交谊如此。”
5. 《历代诗话》引《竹坡诗话》:“东坡和人诗,每能化板为活,此篇‘鸱夷’之喻,尤为新警。”
以上为【次韵柳子玉见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