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远承商周基业国祚最为绵长,曾与齐晋结盟争霸势均力敌。
章华台的歌舞终究归于萧瑟,云梦泽的风烟依旧苍茫无际。
荒草掩没故宫唯见孤雁飞起,盗贼掘穿的荒坟有狐狸藏匿。
《离骚》未能写尽屈原的憾恨,千秋志士对此无不泪满衣襟。
以上为【哀郢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哀郢:取自屈原《九章》篇名,借古讽今
2. 商周祚:楚国先祖鬻熊曾侍奉周文王,《史记·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
3. 北盟齐晋:《史记·楚世家》"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会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楚,成王以诸侯礼待之"
4. 章华:楚灵王建章华台,《国语·楚语》"楚子为章华之宫"
5. 云梦:古泽薮名,司马相如《子虚赋》"云梦者方九百里"
6. 灵均:屈原字,《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7. 盗穿荒冢:《汉书·楚元王传》"吴王濞攻梁,破之,烧宗庙,掘园陵"
以上为【哀郢二首】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楚国故都郢为历史镜鉴,通过"商周祚长"的辉煌记忆与"章华萧瑟"的现实荒凉构建时空张力。陆游巧妙将"云梦风烟"的永恒自然与"故宫荒冢"的人文废墟相对照,在《离骚》未尽的千古遗恨中,寄寓对南宋偏安的深沉忧思。
以上为【哀郢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首联以宏大史观起笔,"远接商周"追溯楚国八百年基业,"北盟齐晋"展现鼎盛时期的霸主气象,暗含对南宋屈辱地位的讽喻。颔联"章华歌舞"与"云梦风烟"的意象对举,既见《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盛衰之叹,又显《黍离》"彼黍离离"的故国之悲。颈联转写细节:雁起故宫的视觉苍凉与狐藏荒冢的触目惊心,共同构成王朝湮灭的象征图景。尾联点明主旨,"灵均恨"既承屈原《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又启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的悲怆,最终"千秋泪满裳"的集体情感,将个人感怀升华为民族记忆。
以上为【哀郢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放翁《哀郢》'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十四字写尽兴亡,较许浑'楸梧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更见沉痛。"
2. 今·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此诗淳熙五年作于蜀中,'离骚未尽灵均恨'实为自况,与其《金错刀行》'丈夫五十功未立'形成精神呼应。"
3. 今·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诗中'云梦风烟旧莽苍'的永恒意象,与'章华歌舞终萧瑟'的人事变迁形成哲学对照,体现宋诗的历史理性。"
4. 今·莫砺锋《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结句'志士千秋泪满裳'突破个人际遇,与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具史诗品格。"
以上为【哀郢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