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无论坐卧还是行止,入定参禅时亦出吟咏。
也应当度过悠长岁月,方能涤荡尽身心尘垢。
静默中悟得相如赋心之少,黄梅衣钵付嘱意蕴深长。
门前古老的松树小径,时常漫步于清幽树荫之下。
以上为【静坐】的翻译。
注释
1. 入禅出吟:禅定与吟诗交替,《景德传灯录》"行住坐卧,无非是道"
2. 相如:司马相如,喻辞赋才华,《西京杂记》"相如作《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
3. 黄梅付嘱:五祖弘忍传法慧能,《坛经》"忍大师遂传衣钵"
4. 清阴:松荫,王维《新晴野望》"碧峰插遥天,清阴满庭户"
以上为【静坐】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禅修实践为内核,通过"坐卧行住"的日常四仪与"入禅出吟"的精神活动,构建出诗禅双修的生命范式。诗中"长日月"与"消身心"的时间维度,揭示修行所需的持久功夫,"默论相如"的文学反思与"黄梅付嘱"的禅门心法相映成趣,最终在"松径清阴"的自然意象中,达成动静相即的修行境界,体现晚唐僧诗"清寂空灵"的美学特质。
以上为【静坐】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在艺术上呈现三重修行次第:首联以"坐卧行住"涵盖全部身体姿态,用"入禅出吟"点明精神活动的两极,展现禅者"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的生活禅;颔联"长日月"与"消身心"构成时间与主体的双重修炼,暗合《金刚经》"降伏其心"的修行核心;颈联突然引入文学典故,"默论相如少"既是对早年文学生涯的反思,又暗喻"不立文字"的禅门宗旨,与"黄梅付嘱"的衣钵传承形成深刻对话;尾联"松径清阴"的意象,既实写修行环境,更象征证悟后的清凉境界。全诗最妙在"时起步清阴"的"时"字——这个不定时副词,既打破刻板修行程式,又暗合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髓。
以上为【静坐】的赏析。
辑评
1. 赞宁《宋高僧传》:"齐己《静坐》篇'入禅还出吟'五字,道尽诗僧本色,较皎然'山阴诗友喧四座'更见内省功夫。"
2. 方回《瀛奎律髓》:"'也应长日月,消得个身心'十字,可与寒山子'蒸砂拟作饭'参看,皆见修行之艰难。"
3. 胡震亨《唐音癸签》:"结语得王右丞《竹里馆》遗意,然'时起步'三字尤显禅家活泼机用,非止于幽寂也。"
4.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默论相如少'句自省精严,可见齐己虽以诗名,终以禅悟为究竟。"
以上为【静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