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森严城池报晓鼓声中将迎曙光,
晨风拂过平野丛林弦月泛微光。
老友开启酒樽我们继续畅饮,
游子放声高歌意兴犹未收场。
整个春天卧病辜负君主厚望,
千里归途唯有黄莺啼鸣相伴。
将来若探访我隐居的渔樵之地,
洛水秦山将隔断我们各处一方。
以上为【解官亲友携酒来看】的翻译。
注释
解官:辞去官职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纤月:弦月,此处指黎明前的残月
未央:未尽
报主:报效君主
渔樵地:隐逸之处
洛水:流经洛阳的河流,代指中原
秦山:秦岭山脉,代指陕西(诗人故乡)
淼茫:水势浩渺貌,喻相隔遥远
以上为【解官亲友携酒来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作于正德六年(1511)李梦阳因弹劾权宦刘瑾被迫辞官归乡期间。作为明代“前七子”领袖,诗人秉持“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此诗可见杜甫沉郁诗风的影响,融个人遭遇与家国情怀于一炉。
这首诗以解官宴饮为切入点,通过精密的意象组合和时空架构,将个人政治挫折转化为对士人命运的普遍观照。在洛水秦山的淼茫气象中,既见唐诗遗韵,又显明诗特有的地理意识,堪称李梦阳融合杜诗精髓与时代特征的典范之作。
对仗工巧:颔联“开尊”对“狂歌”显宴饮之欢,颈联“卧病”对“啼莺”见归途之寂
虚实相生:击鼓、风月为实景,渔樵、山水为虚境,构建多维艺术空间
声情相应:平仄转换与情感起伏同步,从狂歌的高亢渐入淼茫的低回
以上为【解官亲友携酒来看】的评析。
赏析
时空交错的抒情结构
首联以“击鼓欲曙”与“风起平林”构建黎明时分的时空框架,既写实景又象征人生转折。纤月意象暗合诗人未竟的抱负,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
矛盾情感的立体呈现
颔联“狂歌未央”的放达与颈联“卧病违主”的愧疚形成强烈反差,展现士人仕隐之间的典型心理。啼莺意象既点明季节,又暗含“不如归去”的传统隐喻。
地理意象的象征升华
尾联“洛水秦山”不仅是实际地理,更构成政治中心与隐居之地的符号对立。“淼茫”二字既写山河阻隔,又喻前途未卜,收束于苍茫无尽的意境。
以上为【解官亲友携酒来看】的赏析。
辑评
《明诗别裁》评:“空间秦中诸作,苍凉沉郁,神似少陵。”
清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献吉(李梦阳)五言律最工,七言亦多杜骨。”
现代学者廖可斌《明代文学思潮史》指出:“此诗将个人失意融入地理空间叙事,体现前七子‘复古而不泥古’的创作实践。”
以上为【解官亲友携酒来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