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阴符经》的珍贵经文超过三百字,《道德经》的神妙文章仅约五千言。
古往今来无数得道仙真,都是通过这两部经典领悟终极真理。
以上为【绝句六十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阴符:《黄帝阴符经》,道教重要经典,现存300余字
2. 道德:《道德经》,老子著,约5000字
3. 上仙:得道升仙的最高境界
4. 真诠:真理的完整阐释,《周易》有“诠”卦
5. 张伯端:北宋道士,道教南宗初祖,著《悟真篇》
以上为【绝句六十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数字对比凸显道教根本经典的微言大义,通过“三百”与“五千”的有限字数与“无限数”仙真的无限成就形成强烈反差,揭示“真诠不在文字多”的修道真谛。张伯端作为内丹派祖师,将《阴符》《道德》二经并置为修仙枢要,体现宋代道教对传统经典的创造性整合,在简约形式中蕴含对丹道理论源流的深刻把握。
以上为【绝句六十四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在二十八字间构建了完整的道统谱系。前两句以经卷字数的具体数字形成工整对仗,《阴符经》的“宝字”强调其神圣性,《道德经》的“灵文”突出其玄妙性,共同奠定丹道修炼的文本基础。后两句通过“无限数”与“此处”的时空收放,将个体修仙实践接入永恒道脉。最精妙处在“达真诠”的“达”字——既指抵达境界的完成态,更暗示需要亲身实践的动态过程,完美诠释了南宗“真知实践”的修行理念。全诗如同微型丹诀,在数字的有限与仙真的无限辩证中,揭示道教“由术入道”的根本法则。
以上为【绝句六十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王沐《悟真篇浅解》:“此诗总括丹道源流,‘阴符’‘道德’二经实为《悟真篇》理论根基,伯端公自述‘得闻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终归本于黄老。”
2.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张伯端将《阴符》《道德》并列为修仙根本,反映宋代道教内丹派回归经典的思潮,较之外丹派更具理论深度。”
3. 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尽于此处达真诠’句,与禅宗‘不立文字’迥异,显示道教注重圣贤薪传的特质,然其终极关怀仍在文字之外的实证。”
4. 戈国龙《道教内丹学探微》:“诗中数字具有象征意义,‘三百’喻三才之道,‘五千’合五行之数,可见伯端公以易理融通丹道的用心。”
以上为【绝句六十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