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鸲鹆是种能学人言的鸟儿,我却遗憾自己没有这样的巧舌。
即便到老练就一手小楷,也比不上蔡襄的书法楷模。
以上为【鸲鹆】的翻译。
注释
1. 鸲鹆:俗称八哥,经训练可模仿人语,《周礼·考工记》“鸲鹆不逾济”
2. 能言鸟:典出《礼记·曲礼》“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暗含批判意味
3. 恨无:化用陶渊明《咏贫士》“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之憾恨笔法
4. 白头:既指年老,亦暗合“皓首穷经”的学者形象
5. 小楷:明代台阁体必修书艺,陈献章实以书法名世
6. 蔡君模:指北宋书法家蔡襄(字君谟),其小楷被奉为范本
以上为【鸲鹆】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明代心学大家陈献章借物言志之作。表面写鸲鹆(八哥)学舌之能与书法不及前贤之憾,实则暗含对机械模仿与内在修为的哲学思辨。前两句以“能言鸟”与“我恨无”形成反差,暗示儒家“讷于言”的处世态度;后两句通过书法比较,揭示艺术创作中“技”与“道”的辩证关系。全诗在二十字间构建起从言语到笔墨的多重隐喻,展现心学家对本体功夫的独特认知。
以上为【鸲鹆】的评析。
赏析
本诗艺术上采用“双关递进”结构:首句“能言”既指鸟类学舌,又暗讽巧言令色;次句“恨无”表面叹羡,实为坚守“君子欲讷于言”的儒家训诫。后两句转折尤为精妙,将前联的“言说”维度自然过渡到“书写”维度,“白头”与“小楷”构成时间与技艺的张力,而“不及”二字既显谦逊,更暗含对机械摹古的超越意识。陈献章作为江门学派开创者,此诗实为其“自得之学”的诗化宣言——通过“恨无能言”的表象,否定外在模仿;借“书法不及”的谦辞,追求内在超越。全诗语言质朴而义理深邃,堪称明代性灵诗的先声。
以上为【鸲鹆】的赏析。
辑评
1. 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此诗见其宗旨,所谓‘莫笑老佣无著述,真儒不是郑康成’”
2. 屈大均《广东新语》:“先生诗皆寓道,如《鸲鹆》篇看似自谦,实标举自然之教”
3.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恨无能言’正与庄子‘得意忘言’之旨暗合”
4.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白沙‘不及蔡君’句,与其‘学贵自得’主张血脉相通”
5. 简又文《白沙子研究》:“诗中双重否定结构,暗含对科举时文与台阁书风的双重超越”
6. 陈永正《岭南书法史》:“此诗可与其《草书歌》互参,俱见书道与心学之融合”
7. 章继光《陈白沙诗学论稿》:“二十字中完成从‘器’到‘道’的升华,体现心学诗独特范式”
以上为【鸲鹆】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