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船中一场小雨驱散了飞舞的蚊蝇,我半脱下头巾,卧在青翠的藤席上。
清幽的梦刚刚醒来,窗外已是夕阳西下;耳畔传来几声轻柔的橹声,船已行至巴陵之下。
以上为【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的翻译。
注释
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风早年豪迈,晚年趋于简远,存诗九千余首。
2. 巴陵:古地名,今湖南岳阳,洞庭湖滨,为长江水路要冲,杜甫有《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3. 纶巾:古代头巾,多为士人所戴,苏轼《念奴娇》有“羽扇纶巾”,此处指便帽。
4. 翠藤:青翠的藤制卧具,或指船舱内藤席、藤榻,显清雅简朴。
5. 清梦:清爽安适之梦,区别于纷扰噩梦。
6. 窗日晚:从船窗望见天色已晚,夕阳映照。
7. 柔橹:轻柔的摇橹声,橹为江南舟楫常用工具,其声欸乃,富诗意。
8. “小雨极凉”:题中点明气候,反衬夏日闷热,雨后清凉更显可贵。
9. “扫飞蝇”:细雨驱蝇,既写实,亦象征烦扰暂去。
10.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前后,多次舟行江湖,此类即景小诗甚多。
以上为【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的注释。
评析
陆游《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是一首典型的即景抒怀小诗,以简淡笔触勾勒出夏日舟行途中因雨得凉、酣然入梦、醒见暮色的全过程。
全诗无一句言情,却通过“扫飞蝇”“卧翠藤”“清梦初回”“柔橹下巴陵”等细节,传达出诗人暂离尘扰、身心俱适的闲适与恬淡。
尤其尾句以橹声点出行程,以“巴陵”暗示羁旅,于宁静中隐含漂泊之感,体现了陆游晚年诗歌“豪放归于平淡,忧国转为自适”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仅四句,却结构完整,意境悠远。
首句“舟中一雨扫飞蝇”以动破静——雨落蝇散,顿觉清爽;次句“半脱纶巾卧翠藤”转写自身,动作随意,神态闲适,“半脱”二字尤见慵懒自在。
前两句写雨后小憩,后两句写梦醒所见所闻:“清梦初回”承上启下,梦之“清”呼应雨之“凉”;“窗日晚”点明时间流逝,暗示酣睡之久;结句“数声柔橹下巴陵”以听觉收束,橹声轻柔,船行悄然,而“下巴陵”三字悄然带出空间移动与羁旅背景。
全诗无一“喜”字,而喜在凉雨;无一“愁”字,而愁在巴陵——巴陵为迁客骚人之地,杜甫、李白皆曾流寓,陆游虽未明言,但身老江湖、志业难酬之感,已隐于橹声夕照之中。
语言极简,近乎白描,却意在言外,是陆游晚年“平淡中见深味”的代表作。
以上为【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的赏析。
辑评
1.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二:“放翁晚年诗多闲适,《舟中熟睡》云‘数声柔橹下巴陵’,清婉可诵,然细味之,自有江湖之叹。
”
2. 清·沈德潜《宋金三家诗选》:“‘清梦初回窗日晚’,五字写出睡足神怡之态;结语轻隽,似不经意,而行程已在其中。
”
3.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四:“此等诗似王孟,而骨力过之。
‘扫飞蝇’‘卧翠藤’,琐细事而写得高致。
”
4. 当代·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陆游此诗表面写舟中安适,实则暗含老去飘零之感,‘下巴陵’三字,遥接杜陵‘吴楚东南坼’之悲,非徒写景也。
”
以上为【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