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俯仰之间皆是碧空,
舟行江上如滑行明镜之中。
蓬莱仙山必定不远,
只需凭借这一帆顺风。
以上为【泛瑞安江风涛贴然】的翻译。
注释
贴然:平静安稳状,唐宋口语
两青空:天空与其水中倒影
明镜:喻江面平静澄澈,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
蓬莱:海上仙山,《史记·封禅书》“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
一帆风:马戴《送客南游》“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以上为【泛瑞安江风涛贴然】的注释。
评析
此诗前两句以“两青空”与“明镜中”构建出上下澄澈的立体空间,后两句借“蓬莱不远”的想象与“一帆风”的现实需求,将物理航行升华为精神求索。全诗在二十字内完成从实景到虚境的过渡,“正要”二字既写航行要件,又暗含对人生机遇的期待,体现陆游晚期诗风“清新简淡”的特质。
以上为【泛瑞安江风涛贴然】的评析。
赏析
诗歌蕴含三重境界:视觉境界的澄澈(青空明镜)、心理境界的期盼(蓬莱不远)、哲学境界的达观(正要风帆)。陆游巧妙运用“俯仰”的观照方式,将有限舟船置于无限苍穹之间,形成“天地一舟”的宇宙意识。后两句尤见匠心:“定不远”以肯定语气强化信念,“正要”以平常心表达准备,这种将仙境世俗化的处理,既延续了李白“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浪漫,又注入宋人“即凡成圣”的理趣,展现晚年陆游在自然山水中获得的精神安顿。
以上为【泛瑞安江风涛贴然】的赏析。
辑评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放翁短章最工,‘蓬莱定不远’二十字中,有万里之势。”
近代·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此诗作于嘉泰三年山阴故里,‘正要一帆风’实为对北伐机遇的殷切期盼。”
现代·程千帆《古诗考索》:“‘舟行明镜中’化用太白诗境而更显简净,可见宋诗炼意之功。”
当代·莫砺锋《陆游的诗歌世界》:“此诗展现放翁晚年心境:并未放弃对理想境界(蓬莱)的追寻,但更懂得顺应自然条件(一帆风)。”
以上为【泛瑞安江风涛贴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