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天地之间弥漫着浩渺尘嚣,山林终究需占人生三分好处。
危难时分安然享用僧家的斋饭,浊世之中唯有相国坟茔留存清风。
年老重游恍如梦境相见,静谧之中自在心韵只有内心可闻。
同游者话别在溪水尽头,寂寥斜阳下飘荡着淡淡云彩。
以上为【寄崇福主泽南洲】的翻译。
注释
1. 崇福:寺院名,或指临安崇福寺
2. 泽南洲:僧人名号,具体不详
3. 澒洞尘:弥漫无际的尘埃,喻世局动荡
4. 三分:化用《论语》"三分天下有其二",指山林在人生中的比重
5. 相国坟:或指抗元名相江万里墓,其投水殉国事载《宋史》
6. 心闻:佛教语,心性自觉
以上为【寄崇福主泽南洲】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沉郁笔调抒写宋末遗民的沧桑之感,通过"天地澒洞尘"的乱世图景与"山林三分好"的价值抉择,构建出知识分子的精神栖居空间。诗中"危时僧饭"的生存智慧与"浊世清风"的气节坚守,在佛家超脱与儒家担当间保持平衡,尾联"寂寂斜阳"的意象,将个人别离升华为时代落幕的象征。
以上为【寄崇福主泽南洲】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宋亡后陈著隐居四明山时期,是其遗民诗中的代表作。首联以宇宙视角起笔,"澒洞尘"三字既写元军南下的烽烟,又喻道德沦丧的时风,与文天祥"干戈寥落四周星"形成互文;"山林三分"的量化表述,突破传统隐逸诗的全然出世,体现宋代理学家"出处有道"的辩证思维。颔联用典精深:"僧家鼓"既指寺院的晨钟暮鼓,更暗含《金刚经》"应无所住"的般若智慧,在乱世中提供精神庇护;"相国坟"则作为历史坐标,既悼念忠烈,又砥砺气节,与谢翱《登西台恸哭记》同具悲怆力量。颈联"老后重来"的时间错位感,深得杜甫"感时花溅泪"的移情之妙,而"静中自韵"的内观体验,则是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的心学实践。尾联以景结情,"寂寂斜阳"与"淡淡云"的视觉淡出,既承钱起"曲终人不见"的余韵,又启元曲"斜阳暮草"的苍凉,在无言中完成对故国文明的沉痛祭奠。
以上为【寄崇福主泽南洲】的赏析。
辑评
1.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本堂(陈著)《寄崇福主》诗'危时安饭僧家鼓,浊世清风相国坟',视郑所南《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尤见从容。"
2. 明·程敏政《宋遗民录》:"'老后重来如梦见'七字,写尽遗民触目山河之痛,可与汪元量《醉歌》'侍臣已写归降表'并读。"
3.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四明野录诸老中,陈本堂诗最得杜陵骨力,'静中自韵以心闻'实为其授徒讲学之自况。"
4. 近代·陈垣《通鉴胡注表微》:"通过僧寺与相国坟的意象对举,展现宋季士人儒释互济的精神状态,'寂寂斜阳'结句已具《心史》沉郁。"
以上为【寄崇福主泽南洲】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