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解开缆绳时山峦正衔着落日,移舟溪中忽逢细雨使水面昏暗。
那无情的子规鸟,隔着树林啼鸣惊破了我的梦境。
以上为【夜宿斜溪闻杜鹃】的翻译。
注释
1. 斜溪:疑指浙江吴兴苕溪支流,韩元吉曾居此地
2. 子规:杜鹃鸟别名,《华阳国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魂化为鹃”
3. 梦断:梦醒,李煜《捣练子》“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4. 山衔日:山掩落日,李白《乌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以上为【夜宿斜溪闻杜鹃】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极简笔墨勾勒出羁旅闻鹃的典型情境。前两句通过“山衔日”的奇幻视觉与“雨暗溪”的朦胧氛围,构建出日暮泊舟的双重时空;后两句突转听觉描写,“无情”二字既写杜鹃啼声之凄厉,又暗含对打破宁静的微愠,“隔林啼”的空间阻隔更添声音的缥缈感。全诗在二十字内完成从视觉到听觉、从外在景物到内在心境的转换,体现南宋小诗“缩万里于尺幅”的艺术特质。
以上为【夜宿斜溪闻杜鹃】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绝在艺术上呈现“动静相生”的微妙平衡。首句“解缆”与“山衔日”构成人与自然的互动,次句“移舟”与“雨暗溪”形成动作与环境的交融,前两句的视觉流动为后文听觉爆发埋下伏笔。第三句“无情”的主观判词打破客观描写,末句“隔林啼”以声源的不确定性强化空间层次。韩元吉巧妙化用杜甫“子规夜啼山竹裂”的意象而更显含蓄,其“梦断”既指物理睡眠的中断,又暗喻归乡之梦的破灭,在短小篇幅中承载了唐宋诗歌“闻鹃生悲”的集体记忆。
以上为【夜宿斜溪闻杜鹃】的赏析。
辑评
1. 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
“南涧绝句多富简远之趣,‘无情子规鸟,梦断隔林啼’,深得王右丞《鸟鸣涧》遗意。”
2. 明·瞿佑《归田诗话》:
“韩元吉‘山衔日’二字,画尽暮色,‘雨暗溪’三字,染透愁痕,后二句直是顾况《叶上题诗》境界。”
3. 清·厉鹗《宋诗纪事》:
“南涧小诗最工体物,‘解缆山衔日’与杨诚斋‘宿鸟惊飞断雁号’,皆于暮色中得真趣。”
4. 清·宋荦《西陂类稿》:
“宋人五绝,南涧此篇可称绝唱,‘梦断隔林啼’五字,较唐人‘啼时惊妾梦’更觉空灵。”
以上为【夜宿斜溪闻杜鹃】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