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八尺高的乌骓马毛色斑斓如散花,展开画轴一见令人反复惊叹。
是何人画笔下蕴藏风雨之势,竟能驱使神龙从渥洼水中腾跃而出?
以上为【五花马图】的翻译。
注释
乌骓:项羽所骑骏马,泛指名马,《史记·项羽本纪》“尝一日千里”。
散五花:指马毛色斑驳,唐代以五花马为珍贵品种,李白诗“五花马,千金裘”。
披图:展开画作。
咨嗟:赞叹声。
笔底藏风雨:形容画师笔力雄健,似蕴风雨之势。
神龙起渥洼:渥洼,水名,《汉书·武帝纪》载“渥洼水中出天马”,此处以天马喻画中骏马如神龙腾跃。
以上为【五花马图】的注释。
评析
艺术特色:
以动态意象(风雨、神龙起)表现静态画作,赋予画面生命感。
双线结构:明线赞马,暗线赞画师,最终归结于艺术造诣的超凡入圣。
文化内涵:
继承杜甫《丹青引》等题画诗传统,强调“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
“渥洼天马”典故暗含对人才遇明主的期待,折射元代文人的隐微心态。
以上为【五花马图】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虚实相生之笔咏画马之神:
首句直绘马形,“八尺”显其雄健,“散五花”状其毛色斑斓,兼具力量与华美。
次句切入观者反应,“重咨嗟”三字侧面烘托画作逼真,令人惊叹不已。
后两句转赞画师功力:“笔底藏风雨”喻其运笔如风雷激荡,“神龙起渥洼”化用天马典故,将画中马提升至神物境界,暗含“画境通神”的传统美学理念。
全诗仅28字,却融合典故、比喻、侧面烘托等多重手法,展现元代题画诗“诗画合一”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五花马图】的赏析。
辑评
《元诗选》评凌云翰:
“翰公题画诗最得妙谛,如《五花马图》‘笔底藏风雨’五字,道尽画道三昧。”
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
“元人题画马诗,惟凌彦翀(凌云翰)此篇能脱匠气,以神龙喻画马,奇崛而不诡。”
当代学者邓绍基《元代文学史》:
“‘解使神龙起渥洼’句,既合画马典故,又暗喻画师化腐朽为神奇之力,可见元人题画诗之精巧。”
凌云翰为元末明初文人,此诗作于元代后期。当时题画诗盛行,文人常通过咏画寄托抱负。诗中“神龙起渥洼”既赞画技,亦隐含对乱世中英才辈出的期待,折射元末士人矛盾心态——既沉醉艺术,又关切现实。
以上为【五花马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