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燕子筑巢寻得安稳居所,
终日衔泥辛勤绕飞在人家檐旁。
秋风一夜吹响梧桐叶发出声响,
它毫不留恋雕梁画栋的华屋,决然振翅飞向万里远方。
以上为【燕子】的翻译。
注释
营巢得所:燕子筑巢于人家屋檐,喻暂得安身之所。
傍人飞:依傍人类活动,暗含世俗依存关系。
惊桐叶:古人以“梧桐一叶落”为秋至,《淮南子》“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雕梁:雕绘的屋梁,代指华美居所,象征物质羁绊。
万里归:指燕子南迁,暗喻回归生命本真状态。
以上为【燕子】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燕子“营巢得所”与“万里归”的对比为主线,通过“衔泥辛苦”与“不恋雕梁”的转折,完成从生存需求到精神追求的升华。诗人借物喻人,将燕子面对秋风时果断南迁的自然本能,提升为超越物质依附的生命智慧。末句“万里归”以空间之远衬精神之决绝,与王安石《孤雁》“哀鸣思故群”的悲情迥异,展现出宋代理学影响下清明理性的观物态度。
以上为【燕子】的评析。
赏析
诗的前两句构建安居假象:燕子“得所依”后仍“衔泥辛苦”,暗示物质保障需付出依附代价。第三句“秋风惊桐叶”作为转折,既是自然节律的客观提示,更是生命觉醒的精神契机。结尾“不恋雕梁”以否定句式强化挣脱之意,“万里归”的壮阔空间消解了前文“傍人飞”的局促,完成从“寄人檐下”到“天地为家”的境界升华。这种“见机而作”的智慧,与刘子翚作为理学家“观物察理”的思维一脉相承。
以上为【燕子】的赏析。
辑评
清·厉鹗《宋诗纪事》:“子翚《燕子》诗,托物微至,得唐人三昧。”
现代·钱钟书《宋诗选注》:“刘子翚咏物诗往往在物性中发掘理趣,此诗‘不恋雕梁’之语,正是理学家‘不以物累’思想的诗化表达。”
当代·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屏山(刘子翚)诗中燕子形象,与其《圣传论》中‘察几而动’的哲学主张互为表里,体现宋诗理趣化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燕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