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的家中有个小冯君,天性十分淳厚善良。
他平日清静安坐不饮酒,却能宽容我醉酒之态。
退隐归居时要彼此依靠,辞官养病也应依次进行。
哪里知道山林中的隐士,竟因这般粗率不修边幅而显得如此可贵?
请求退职应当趁早想到,若错过这个时机,人生恐怕就少了几分滋味。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翻译。
注释
1. 小冯君:或指苏轼之子苏过,字叔党,号小斜川,常伴父左右,性情温厚,故称“小冯君”。一说为友人,尚无确考。
2. 醇至:淳厚真诚。
3. 清坐:安静地坐着,形容不饮酒、不喧闹的生活状态。
4. 容我醉:宽容我饮酒至醉,体现对方的包容胸怀。
5. 归休:退隐休息,指辞官归隐。
6. 谢病:托病辞官,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一种方式。
7. 以次:按顺序,有计划地进行。
8. 山林士:隐居山林之人,指不仕的隐士。
9. 肮脏:此处读作“kǎng zǎng”,意为刚直不屈、不拘小节,并非现代贬义。古文中常用于形容士人气节。
10. 乞身:请求退职,即自请退休。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仿陶渊明《饮酒》组诗所作的二十首之一,体现了其晚年对仕隐之间的人生抉择与内心矛盾的深刻体悟。诗中通过描写一位“小冯君”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向往淡泊、回归自然的情怀。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高洁品性的赞许,也流露出自己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及早归隐的迫切心情。全诗在平淡中见深情,在自省中显哲思,充分展现了苏轼受陶渊明影响下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蕴深远。开篇以“小冯君”起笔,既写其人品之醇厚,又借其“不饮酒”而“容我醉”的对比,凸显出一种人格上的宽和与超然。这种宽容不仅是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精神境界的象征——一个不为外物所动、又能包容他人放达的人生态度。
“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两句,透露出苏轼对退隐生活的规划与期待。他希望与志同道合者一同归隐,有序退出仕途,表现出理性与情感的平衡。
后四句转入感慨:山林隐士看似“肮脏”(不修边幅、不合流俗),却因此获得真正的高贵。这是对世俗价值的反拨,也是对独立人格的礼赞。结尾“乞身当念早,过是恐少味”,语重心长,既是自勉,也是警世之言——人生短暂,若不能及时抽身,便会失去本真的乐趣。
全诗风格近陶,语言冲淡,意境悠远,体现了苏轼晚年思想由儒家济世转向道家逍遥的转变轨迹。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得陶公遗意,语淡而味永,非深于出处之道者不能道。”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肮脏乃尔贵’一句,最有感慨,盖自伤不遇,而知隐者之可贵也。”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东坡和陶,实寓己怀,此类诗句,皆托兴深远,非徒摹其形貌。”
4.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此诗:“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面写友人,实则抒己志,归隐之思溢于言表。”
以上为【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